应用范围:RTK和PPP-RTK适用于需要实时高精度定位的应用,而PPP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高精度定位应用。基础设施要求:RTK需要建立基准站,PPP-RTK和PPP则不需要。应用场景:RTK适用于需要快速、高精度定位的场合,如测绘、无人机等;PPP适用于需要全球一致性定位精度的场合;PPP-RTK适用于需要快速收敛、全球覆盖和...
在高精定位技术中,PPP-RTK技术较为先进,是PPP(精密单点定位)和RTK(实时动态定位)两种技术的结合体,同时具备二者的优势之处,拥有精度高、收敛时间短、覆盖范围广、初始化时间短等特点。在具体了解PPP-RTK技术之前,首先要分别介绍PPP(精密单点定位)和RTK(实时动态定位)两种技术。PPP收集来自各种传感器的数...
相比RTK动辄成千上万的基准站以及受作用距离限制的缺点,PPP绝对称得上“定位一枝花”。 以上优点,也让业界一致喊出:PPP是卫星定位技术中继RTK/NRTK技术后出现的又一次技术革命,它的出现改变了以往只能使用差分定位模式才能实现高精度定位的局面,为全球高精度卫星定位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但是,被业界寄予厚望的PPP...
为了进一步改善实时PPP定位的精度、可靠性和时效性,德国GEO++公司Wübbena博士等人在2005年首次正式提出了PPP-RTK的概念,其基本思想是融合PPP和RTK两种技术的优势,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密集基准站设施,精化求解相位偏差、对流层和电离层延迟等参数,重新生成各类改正信息,并单独播发给流动站使用,以此解决常规 PPP定位中非差...
PPP-RTK对各项误差采用广域统一建模,提供全国范围内的无缝连续定位服务。 ●完好性 PPP-RTK通过将GNSS各类误差分别建模并提供给用户,各类误差相互独立,可分别进行完好性监测并生成相应的完好性产品,实现功能安全。 END 以上为高精度定位与相关技术(一)的主要内容,在下一章德思特将为大家介绍如何进行高精度GNSS测试和自...
PPP-RTK通过状态域建模,将基准站“观测值误差”分解为卫星轨道、卫星钟差、卫星相位偏差、电离层延迟、对流程延迟等“状态量误差”,因此RTK和PPP/PPP-RTK也分别称为“观测值域差分”和“状态域差分”。不严格的说,数学意义上可以认为卫星轨道、卫星钟差、卫星相位偏差、电离层延迟、对流程延迟等状态量误差构成了GNSS...
PPP: 原理:通过地面基站分析误差并传输给接收机,实现毫米级三维位置精度。 定位精度:毫米级。 应用:无需依赖特定区域的差分基站,具有全球覆盖性。 优势:定位精度高,全球覆盖。 局限:收敛时间较长。RTKPPP: 原理:结合RTK与PPP技术的优势,提供全国覆盖、高精度、快速收敛的高精度GNSS定位服务。
大有时空PPPRTK定位服务是一款提供广域、实时且稳定的厘米级定位服务的高精度定位技术。以下是该服务的核心要点:技术融合:PPPRTK巧妙融合了PPP与RTK技术,引入流层和电离层改正,大幅缩短了定位收敛时间,既具备RTK的厘米级瞬时精度,又覆盖了PPP的广泛区域。四大优势:持久精度:在信号丢失后,PPPRTK仍能...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PPP-RTK技术的原理和优势。首先,它基于实时动态定位(RTK)技术,利用卫星信号中的测距码和导航电文,通过时间差测量卫星与接收机之间的距离。而PPP-RTK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采用了精密单点定位(PPP)技术的思想,对各种误差进行精确建模和估计,从而实现了单台接收机的全球分米级定位。
RTK是载波相位差分,RTD是码差分,RTD由于使用的是伪距测量,精度只能达到亚米级,通常用于非高精度定位领域,RTK较RTD定位精度要高一些,在高精度定位领域应用广泛。PPP(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利用全球若干地面跟踪站计算出的精密卫星轨道和卫星钟差,同时综合考虑各项误差,对单台GNSS接收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