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cubic插值是一种常用的图像插值方法,其原理基于三次多项式函数。相比于双线性插值(Bilinear Interpolation),Bicubic插值考虑了更多的邻域像素点(通常为16个),并使用一个三次多项式函数来逼近这些点的值。 具体来说,Bicubic插值会先计算目标像素点周围16个已知像素点的权重,然后利用这些权重和对应的像素值进行加权平均,...
1.3 双三次样条插值 (Bicubic Spline Interpolation) 双三次样条插值是在二维空间中使用三次样条函数对图像进行插值。它将图像划分为一个网格,并在每个网格点处使用一个三次样条函数来拟合图像数据。在未知点处,通过对相邻网格点的三次样条函数进行插值来获得插值值。 各种插值函数的对比.png 构造Bicubic 函数: 对待...
双三次插值(Bicubic interpolation) 双三次插值是一种更加复杂的插值算法,是二维空间中最常用的插值算法,相对双线性插值的图像边缘更加平滑,函数 在点 的值可以通过矩形网格中最近的十六个采样点的加权平均得到,这里需要使用两个多项式插值三次函数,每个方向使用一个。 双三次插值常用的BiCubic函数如下图 区域插值(Are...
应用Bicubic插值算法 现在,我们可以应用Bicubic插值算法来调整图像的分辨率。可以使用OpenCV提供的resize()函数,并将interpolation参数设置为cv2.INTER_CUBIC。以下是应用Bicubic插值算法的代码: importcv2# 加载图像image=cv2.imread('image.jpg')# 设置目标图像大小width=800height=600# 缩放图像resized_image=cv2.resize(...
'bicubic':双立方插值(默认值);输出像素值是最近的4乘4邻域中像素的加权平均值。 来自OpenCV的文档: INTER_CUBIC - 4x4像素邻域的双三次插值。 所以对此的唯一解释是他们使用不同的加权策略来获得平均值。 来自Matlab imresize.m source,您可以找到内核常量A (请参阅维基百科上的双立方插值)设置为-0.5,而在Open...
2.遍历插值 代码如下: voidbicubic(cv::Mat& src, cv::Mat& dst,intdst_rows,intdst_cols) { dst.create(dst_rows, dst_cols, src.type());doublesy = static_cast<double>(dst_rows) / static_cast<double>(src.rows);doublesx = static_cast<double>(dst_cols) / static_cast<double>(src.col...
三次插值(可能实际上是"Bicubic")使用了包含多个相邻像素的许多可能公式之一。这对于缩小图像来说要好得...
BiCubic_interpolation x2 ↑ 可以看到,最近邻插值算法放大图像后,目标图像边缘出现了明显的锯齿;而双线性和双三次插值算法没有出现明显的锯齿边缘。 四. 参考内容: https://www.cnblogs.com/wojianxin/p/12517101.html https://blog.csdn.net/Ibelievesunshine/article/details/104943436...
INTER_LINEAR:双线性插值法(bilinear)。 INTER_AREA:用像素关系区再取样插值法(resampling)。 INTER_CUBIC:在4×4像素附近用双立方插值法(bicubic)。 INTER_LANCZOS4:在8×8像素附近用Lanczos插值法。 2.size Mat::size() const:返回矩阵大小 size(co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