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为什么每个NTC材料曲线都被定义为一个三阶多项式,如下式所示: 或者将T做成反比表示为RT的函数: 公式4和公式5代表了在任何给定的温度下,误差小于0.1 %的真实材料曲线。系数A、B、C、D、A1、B1、C1和D1的值在一些数据表中或者R-T计算表中给出。 通常式5会继续简化为Steinhart-Hart方程: 其中: T=温度...
NTC热敏电阻查表法温度计算步骤: 1.确定热敏电阻在25℃时的标称阻值R。 2.确定B值(热敏电阻的重要参数)。 3.确定热敏电阻在T1温度下的阻值Rntc。 4.根据NTC热敏电阻温度计算公式:Rt = R * EXP(B*(1/T1-1/T2)),计算温度T1。 其中,T1和T2指的是K度,即开尔文温度,开氏度=摄氏度+273.15;EXP(?)是e...
T1 = 1 / (ln(Rt/R)/B + 1/T2)其中ln表示自然对数。计算出的T1是开尔文温度,为了得到摄氏温度,需要减去273.15。此外,为了更精确的结果,可能还需要考虑一定的误差矫正,例如加0.5的误差矫正。在实际应用中,如果有一个已知阻值和B值的NTC热敏电阻,并测量了其在某个未知温度下的阻值,就可以通过上述公...
T2=25度 查RT表,25度对应的是10K 电路: 热敏电阻与上拉电阻R813分压,获取温度与Vo电压的关系,在根据Vo折算出与MCU ADC的数值。 再将ADC代出Rt,即得到ADC与T的关系公式。 二、C实现 NTC 热敏电阻温度计算公式:Rt = R EXP(B(1/T1-1/T2)) 其中,T1和T2指的是K度,即开尔文温度。 Rt 是热敏电阻在T1...
Rt= R *EXP(B*(1/T1-1/T2)) 对上面的公式解释如下: Rt 是热敏电阻在T1温度下的阻值; R是热敏电阻在T2常温下的标称阻值; B值是热敏电阻的重要参数; EXP是e的n次方; 这里T1和T2指的是K度即开尔文温度,K度=273.15(绝对温度)+摄氏度; 例如:我司一款 MF5A-502F-3470型号的热敏电阻 ...
NTC(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其阻值计算公式如下:公式一:1/T = A + B * ln(R/R0) + C * (ln(R/R0))^3 T:温度(单位为开尔文)R:NTC电阻的电阻值(单位为欧姆)R0:NTC电阻的电阻值在某一参考温度下的数值(单位为欧姆)A、B、C:常数 公式二:Rt = Rref * exp(B ...
2.计算公式 Rt = R*EXP(B*(1/T1-1/T2))T1 =1/(ln(Rt/R)/B+1/T2)这里T1和T2指的是K度...
但如果是为了获取给定温度下的电阻值,则通常已经拥有温度T的值,并希望找到对应的RT。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公式改写为RT的函数形式,并代入T的值进行计算。然而,由于这是一个三阶多项式方程,直接求解可能较为复杂。因此,更常见的做法是使用预先计算好的R-T表或查找表来快速获取对应温度下的电阻值。
计算公式: NTC电阻的阻值与其所处温度之间的关系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 Rt = R * EXP(B * (1/T1 - 1/T2)) Rt:热敏电阻在T1温度下的阻值。 R:热敏电阻在T2常温(通常为25℃)下的标称阻值。 T1和T2:指的是开尔文温度,其中K度 = 摄氏度 + 27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