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克拉通的数据就完美实现了这点,可以得出该克拉通岩石圈在Rodinia分裂过程中(530Ma之前)发生拆沉,之后进入岩石圈的修复阶段,而该过程导致其下部岩石圈的地震方位各向异性记录下当时的北美板块运动轨迹。同样的分析还支持Pangea超大陆分裂过程中南大西洋沿岸的克拉通岩石圈也发生了类似的过程(Hu et al., 2018)。
俯冲板块在不同深度发生变质脱水和部分熔融,所产生的流/熔体交代上覆地幔楔导致壳幔相互作用,地幔楔部分熔融引起弧岩浆作用形成弧型新生地壳,新生地壳部分熔融和分异结晶产生陆壳等,因而是连接地球深部圈层与表生层圈的关键区域,也是理解和发展板块构造理论的核心所在(Schellart et al., 2010)。
这些新认知直接支持团队不久前率先提出的西冈瓦纳克拉通在晚中生代发生过下部岩石圈拆沉的现象(Hu et al., 2018)。 这项新工作(Wang et al., 2023)从另一个独立的角度,全球范围内克拉通地形与岩石圈厚度的关系,进一步印证并完善了以上关于克拉通岩石圈垂向密度分层的认识和...
Klatt et al. (2021)首先基于光照动力学和物质扩散运移相互作用关系,通过动力学模拟研究了白昼时长对微生物席代谢产物的输入、输出和累积的影响(图2)。模拟结果发现,白昼时长会影响底栖微生物系统的净光合作用和生物质产量,进而影响长期有机碳埋藏速率和大气氧气累积。 图2 白昼时长分别为12和24小时状态下总氧气...
图2(a)通过拉曼光谱测量出的石英包裹体的剩余压力,横轴纵轴为通过两个拉曼峰计算出的剩余压力,校正关系来自Schmidt and Ziemann(2000);(b)绿色条带展示的是通过弹性模型恢复的摩擦熔体压力(修改自Zhong et al. 2021),虚线展示的是通过假玄武玻璃基质中的绿辉石和长石成分限定出的压力,与Bhowany et al.(2018)结...
J].Nature Geoscience, 2020, 13(3): 243-248.Spencer C J, Partin C A,Kirkland C L, et al. Paleoproterozoic increase in zircon δ18O driven by rapid emergence of continental crust[J]. Geochimica etCosmochimica Acta, 2019, 257: 16-25.(撰稿:刘鹏,郭敬辉/岩石圈室)校对:李玉钤 ...
文献来源:Lee K Z, Mechikoff M A, Kikla A, et al. NgAgo possesses guided DNA nicking activity[J]. Nucleic acids research, 2021, 49(17): 9926-9937. 亚洲区域卤虫参考中心(Asian Regional Artemia Reference Center, AR-ARC)由天津科技大学与联合国...
55. Ng WL, Goh MH, Yeong WY et al (2018) Applying macromolecular crowding to 3D bioprinting: fabrication of 3D hierarchical porous collagen-based hydrogel constructs. Biomater Sci 6(3):562–574. https://doi.org/10.1039/C7BM01015J
因此,有机阴霾将成为此后地球长期气候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后期主序星周围似地球世界上潜在有希望的大气生物特征(例如系外候选行星Kepler-452b,它以~6±2 Gyr年龄围绕G2星转动,并接收比今天地球从太阳接收光照还要高~10%的光照)(Mullally et al., 2018)。
由于冰岛下地壳可能富含橄榄石(Jenkins et al., 2018),因此其各向异性可能受控于橄榄石的LPO特征。作者推测,冰岛下方存在与洋中脊扩张方向一致的地壳流,不仅使下地壳物质发生迁移,而且流动层内部可能存在速度梯度,使下地壳物质发生剪切变形从而产生了各向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