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MDS患者的移植预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诊断时的IPSS-R评分,在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直接进行移植的患者中,移植前IPSS-R改变与否对生存没有影响; 其次,若患者在移植前接受化疗且有效,IPSS-R的改善与更长的OS和PFS显著相关,然而,如果化疗后患者的IPSS...
2. IPSS-R(2012修订版) - 升级点:细化核型风险(5组)、血细胞减少程度(深度贫血单独评分)、新增骨髓原始细胞分层(<2%、2%-5%、5%-10%)。 - 风险组: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5年生存率:极低危60% vs. 极高危<10%)。 3. IPSS-M(2022分子版) - 核心突破:整合31个...
IPSS-R (Revised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7]源于对多个国际机构的大型数据集的分析,通过将以下内容纳入预后模型来完善原始IPSS:更精细的细胞遗传学分组(基于2012年发布的MDS细胞遗传学评分系统),增加“原始细胞<5%”中的亚组,以及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
IPSS-R评分系统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我们需要全面分析患者的IPSS-R评分,以及他们所处的年龄段和所患有的合并症。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期望目标。干细胞移植和积极化疗是当前治疗MDS的主要手段。干细胞移植通过替换异常的骨髓细胞,有可能治愈MDS;...
IPSS-R评分系统将MDS按照主要的病理性特点来进行预后分层,≤1.5分为极低危组,1.5~3分为低危组,3~4.5分为中危组,4.5~6分为高危组,>6分为极高危组。预后评分与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及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的风险有关,所以不同分组应注意采用不同强度的治疗策略。点击放大查看及保存图片 注:a: 极好...
表2 WHO对MDS的IPSS-R评分 2006年,由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NCCN)、MDS国际工作组(IWG)、欧洲白血病网(ELN)等代表专家历时一年讨论、综合MDS研究结果,在维也纳提出了MDS的诊断标准。随后特定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和基于标志物的流式细胞术都能更好地对MDS进行诊断和预测,为了制定一个普遍为人接受的综合分类和相关...
医者指出,IPSS基于FAB分型标准建立,评估分为五组,从极低危到极高危,分别为0分、1分、2分、3-4分、5-6分。早期IPSS评分能指导MDS治疗策略,预示病情发展,不容忽视。低危组(≤1分)提示预后良好,高危组(>1分)预示预后不良。具体判断需考虑原始细胞比例、染色体异常、三系或两系血细胞减少...
AG120-C-001研究中,还纳入了18名R/R MDS患者,根据IPSS-R评分,中等风险占比42.1%,高危和极高危患者分别占比15.8%,其亚组分析结果显示:CR+PR为38.9%,ORR为83.3%,Kaplan-Meier预估中位OS为35.7个月(95% CI, 13.1~NE);5/7(71.4%)和3/4(75%)在基线时分别依赖红细胞和血小板输注的患者,治疗之后脱离了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