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er-link是部署M-LAG的两台设备之间必须存在的一条直连二层链路。当peer-link发生故障时,若双主检测心跳状态正常,会触发一端M-LAG设备上除管理网口和peer-link接口以外的其他接口处于Error-Down状态,只保证另一端M-LAG设备正常流量转发。若双主检测心跳状态正常,另一端M-LAG设备也发生故障,则两台设备都无法...
如果peer-link 链路状态为 down,则本端和对端 M-LAG 设备根据收到的 Keepalive 报文选举主从设备,保证 M-LAG 系统中仅一台 M-LAG 设备转发流量,避免两台 M-LAG 设备均升级为主设备。 如果peer-link 链路状态为 up,则 M-LAG 系统正常工作。 如果在指定时间内,本端 M-LAG 设备未收到对端 M-LAG 设备...
Peer-link:部署M-LAG的两台设备之间必须存在的一条直连链路,且该链路必须为链路聚合且配置为peer-link。peer-link链路是一条二层链路,用于协商报文的交互及部分流量的传输。接口配置为peer-link接口后,该接口上不能再配置其它业务。 Keepalive Link:心跳链路,承载心跳数据包,主要作用是进行双主检测。需要注意的是,...
配置双主检测链路的接口IP地址,确保心跳报文之间三层互通。 创建DFS并绑定双主检测链路接口的IP地址,配置DFS Group的优先级。 配置peer-link,用于传输DFS Group协议报文,同步表项等。 配置M-LAG成员接口,绑定DFS Group和m-lag-id,加入对应的VLAN。 配置M-LAG三层转发增强功能和M-LAG路由收敛增强功能。
当故障的上行链路恰好为双主检测链路,此时对于M-LAG正常工作没有影响。一旦peer-link也发生故障,M-LAG出现双主冲突,双主检测又无法进行,则会出现丢包现象。 M-LAG接入三层网络场景下,需要在M-LAG主备设备之间配置三层逃生链路,使得到达Master设备的上行流量通过三层逃生链路到达Backup设备。
Peer-Link可以是聚合链路,也可以是Tunnel隧道,管理员需要根据不同组网环境选择Peer-Link链路1。 Peer-Link链路的带宽应该根据M-LAG系统的流量需求和冗余要求来确定。一般来说,Peer-Link链路的带宽应该大于或等于M-LAG接口的带宽,以避免链路拥塞和丢包2。 Peer-Link链路的数量应该根据M-LAG系统的可靠性要求来确定。
1.2 M-LAG定义 M-LAG全称是: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ion Group,翻译一下就是跨设备链路聚合组,M-LAG本质上是将不同设备通过链路聚合技术,把多个物理接口捆绑成一条逻辑链路,从而实现链路冗余、高可靠性、负载均衡等功能,如图1-1所示,即为M-LAG的部署图: ...
M-LAG三层转发配置组网图如下。 两台M-LAG设备的GE1/0/1做keepalive检测,将GE1/0/2和GE1/0/3加入聚合组BAGG1,并配置为peer-link接口,配置两台设备的GE1/0/4、GE1/0/5口加入M-LAG聚合组2、3,分别和SWC、SWD互联。 VLAN 10内主机的缺省网关为10.1.1.1/24,VLAN 20内主机的缺省网关为20.1.1.1/24。
1.1.39 port m-lag peer-link 1.1.40 port m-lag ipv6 virtual-ip 1.1.41 port m-lag system-mac 1.1.42 port m-lag system-priority 1.1.43 port m-lag virtual-ip 1.1.44 reset m-lag drcp statistics 1.1.45 reset m-lag troubleshooting history 1 M-LAG 对于M-LAG相关业务,为了兼容旧版本,...
层多路径 此外,vPC 对等链路必须至少包含两个专用模式的 10G 以太网端口。vPC 比 MLAG 更先进。它同时支持第 2 层和第 3 层多路径,允许您通过在节点之间启用多条并行路径和存在替代路径的负载平衡流量来创建冗余。如果要启用第 3 层多路径,还可以使用多活动网关协议 (MA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