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发现,报道的 LK-99 含有一定量的 Cu_2S 杂质,它在 400K(约 127 摄氏度)附近经历了从高温 β 相到低温 γ 相的结构相变。为了探究这种类超导转变是 LK-99 固有的还是由 Cu_2S 杂质引起的,研究者研究了 Cu_2S 以及 LK-99、Cu_2S 混合物的输运和磁性质。结果发现,Cu_2S 的电阻率在 385 K...
不过,就在今天,LK-99的室温超导性,再次被中科院物理所否认。此前,中科院北京凝聚态物理研究所曾发表论文,推测LK-99的电磁特性是与样品结构中的硫化亚铜相关,因而否认了LK-99是室温超导体。今天北京凝聚态物理研究所又在arXiv上发了一篇新论文,继续论证了之前的观点。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308....
中科院物理所这篇论文,给出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那就是因为析出硫化亚铜的原因,同时也用测试数据给出了比较一致的数据。目前据说也已经引起了韩国团队的重视。其实最根本的还是需要证实韩国人手中的材料,韩国能源工科大学称:经过初步分析,拿到的LK-99材料的结晶构造和论文声称的一致。下一步准备用TEM透射电子...
8月 8 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在预印本平台 arXiv 发布了一篇未经同行评议的论文,报告称“烧制”的 LK-99 样品未表现出超导性。论文通讯作者之一、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雒建林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该工作指出了把 LK-99 错认成超导体的原因,假象来源于硫化亚铜。这一发现可能为“LK-99 是室温超...
总之,北大和中科院大学团队认为,形状各向异性样品之所以呈半悬浮,应该用铁磁性来解释。但这种Pb-Cu-P-O体系中表现出的室温铁磁性,值得物理学家们进一步研究。华工大佬评价:完成度很低 不过,华工大佬「洗芝溪」表示,北大这篇工作的完成度很低。很多数据没有认真处理,回线的大场数据不重合,还有手绘图。回答地址...
韩国LK-99室温超导被打假 中科院指出假象来源:硫化亚铜杂质 前不久引发全球关注的韩国室温超导材料LK-99研究现在可以盖棺论定了,这次并不是科技突破,LK-99没有常温超导性,中科院的研究还指出了导致韩国团队出现假象的根源,是其中的硫化亚铜杂志引起。日前由北京大学、中科院大学等多家机构发布的论文Ferromagnetic ...
中国科学院官方微信订阅号“中科院之声”发布了题为《那些年室温超导的疑云后来都怎么样了》的文章,对...
中国科学院给韩国室温超导LK-99判了死刑?昨天针对LK-99的复现实验,又有了大量论文出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篇是中科院物理所的,一些人甚至惊呼,这简直是给LK-99判了死刑,还有人称,室温超导就是一场——骗局,大家都赶快散了吧。 那么LK-99真的被判了死刑,真的无法实现室温超导了吗?
室温超导又来了?这次该怎么吃瓜?| 中科院物理所 韩国超导低温学会发声!室温超导,还能炒吗?| 上海证券报 “室温超导”——极大可能不成立 | 科技袁人 从轰动全球到不能验证——美研究人员“突破性”室温超导研究“反转”记|新华社 室温超导是真的吗?如果是真又会怎么样?| 罗会仟 ■ 作者简介 袁岚峰 中国...
8月8日,中科院分析认为,LK-99的所谓“超导”现象,很可能是Cu₂S在385K左右的一级结构相变引起的电阻率降低;8月7日,北大团队论文认为LK-99的半悬浮现象是铁磁性导致的。Nature还引用莫纳什大学物理学家Michael Fuhrer的观点说:棺材板上的钉子就是Cu₂S。(原话)韩国团队现在有责任分享原始样本,说服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