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发现,报道的 LK-99 含有一定量的 Cu_2S 杂质,它在 400K(约 127 摄氏度)附近经历了从高温 β 相到低温 γ 相的结构相变。为了探究这种类超导转变是 LK-99 固有的还是由 Cu_2S 杂质引起的,研究者研究了 Cu_2S 以及 LK-99、Cu_2S 混合物的输运和磁性质。结果发现,Cu_2S 的电阻率在 385 K...
论文对3个不同的研究团队的LK-99的样品进行了更细致的研究,认为三个独立样品体现出的电磁特性都是来源于其中的硫化亚铜,否认了LK-99的室温超导性。用统计学证明LK-99的超导性 先来看一下LK-99超导性支持者陈宁教授论文的具体内容。研究团队认为LK-99的复杂轨道耦合特性与氧化铜类似,并具有多轨道相互作用。其...
其实最根本的还是需要证实韩国人手中的材料,韩国能源工科大学称:经过初步分析,拿到的LK-99材料的结晶构造和论文声称的一致。下一步准备用TEM透射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它源自水平的晶体结构。目前韩国能源工科大学是唯一一家拿到韩国团队提供的LK-99的外部机构,其他团队的都是自行复制的材料。因此关于LK-99室温超导是否被...
中科院物理所发现室温超导“假象根源”:硫化亚铜让 LK-99 像超导材料 8月 8 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在预印本平台 arXiv 发布了一篇未经同行评议的论文,报告称“烧制”的 LK-99 样品未表现出超导性。论文通讯作者之一、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雒建林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该工作指出了把 LK-99 错认...
韩国LK-99室温超导被打假 中科院指出假象来源:硫化亚铜杂质 前不久引发全球关注的韩国室温超导材料LK-99研究现在可以盖棺论定了,这次并不是科技突破,LK-99没有常温超导性,中科院的研究还指出了导致韩国团队出现假象的根源,是其中的硫化亚铜杂志引起。日前由北京大学、中科院大学等多家机构发布的论文Ferromagnetic ...
所以从目前的复现实验来判断,如果下一步没有更有力的复现证据出来,LK-99的疑似室温超导前景确实有些不妙。 对了,中科院论文中还有一句话,可能会给LK-99的死刑判决加上更关键的证据,只是现在似乎没有人注意到。 可能是最关键的一句话 这句不太显眼的话放在括号里面,似乎不是很重要,却让我想起了韩国团队实验中...
LK-99室温超导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论,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解析了LK-99的母相结构,发现LK-99母相结构为绝缘体带隙2.77 eV,经过Cu-doped发生了绝缘体金属转变,同时费米能级附近出现了两条奇异平带。同时我们也研究了不同元素掺杂的影响,可以确定Cu掺杂导致绝缘体金属转变的原因是掺杂后体系具有孤立的电子,与铜同...
于是制作了三种样品,一是纯的硫化亚铜 二是含硫化亚铜较少的“LK-99”三是含硫化亚铜较多的“LK-...
根据已知消息,原始LK-99样本只发给了两个机构,韩国能源技术研究所KENTECH表示已收到,美国威廉玛丽学院(LK-99作者金贤德所在机构)的还在运输中。 原始样本的正式分析结果,还要再等一段时间。 燃鹅,世界各地复现团队还没有完全放弃,又有一些新的对磁铁有反应的碎片被炼出来…… ...
与此同时,据内部人士透露,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根据韩国论文成功合成出了疑似常压室温超导材料LK-99,并对其进行了初步测试。该人士表示,中科院物理所采用了固态方法制备了LK-99样品,并用四探针法测量了其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发现其在室温下确实有零电阻的现象。但该人士也指出,这并不意味着LK-99就是一种超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