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EG有损压缩原理通过颜色空间转换、下采样、分块处理、离散余弦变换、量化和熵编码等关键步骤实现了高效的数据压缩。这些步骤共同协作,使得JPEG能够在保持较好视觉质量的同时显著减少文件大小。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JPEG压缩算法将继续在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JP...
JPEG压缩技术规定了不同quality factor下的量化值,QF越大,量化表格里的数值就越小,其损失也就越小,同时,结合人眼对色彩的敏感要低于亮度,因此,对于Y和CrCb,定义了不同的量化系数。 为了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压缩,我们对经过量化后的稀疏矩阵进一步分析,采用游程编码(ZigZag)和霍...
这个代码示例首先读取一个JPEG图像,然后将其转换为YUV颜色空间。接着,通过调整亮度通道的像素值来模拟JPEG压缩,最后将图像转换回BGR颜色空间并显示出来。请注意,这个示例仅仅是一个简化的演示,实际的JPEG压缩过程要复杂得多,并涉及到更高级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获得更好的压缩效果和图像质量,通常需要使用更复杂的...
JPEG采用了多种方法来对图像进行有损压缩,从而使得观感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减小了较多的文件体积 压缩流程 常见的JPEG图像数据按照如下流程进行压缩: 对系数编码 对AC系数游程编码 对DC系数差分脉冲编码 原始图像 8x8分块 DCT变换 量化 Z字形扫描 熵编码 压缩数据 1.分块 JPEG中会首先对图像以8x8的块为单位划分,不...
JPEG压缩原理是一种有损压缩方法,通过舍弃图像中的一些细节信息,以减少图像文件的大小,从而实现压缩的目的。 JPEG压缩原理主要包括离散余弦变换(DCT)、量化和熵编码三个步骤。 JPEG使用离散余弦变换(DCT)将图像从空域转换到频域。DCT将图像分解成一系列频率分量,这些频率分量代表了图像中不同频率的变化。高频分量通常...
JPEG能够获得如此高的压缩比是因为使用了有损压缩技术,所谓有损压缩,就是把原始数据中不重要的部分去掉,以便可以用更小的体积保存,这个原理其实很常见,比如485194.200000000001这个数,如果我们用485194.2来保存,就是一种“有损”的保存方法,因为小数点后面的那个“0.000000000001”属于不重要的部分,所以可以被忽略掉。JPEG...
JPEG是一种有损压缩算法。所以不同程度的压缩比例,会呈现出不同的文件大小,以及差异化的可视化呈现。以下,呈现了相关的压缩比例与原始图像的对比。从上到下,呈现了压缩比从小到大的结果。每一个图片中,左边是原始图像,右边是压缩后的图像。对应的文件大小显示在图线的上方。 9. 引用 /slice/Chapter8-图像压缩....
一JPEG 概述 JPEG 是 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 的缩写,即 ISO 和 IEC 联合图像专家组,负责静态图像压缩标准的制定,这个专家组开发的算法就被称为 JPEG 算法,并且已经成为了大家通用的标准,即 JPEG 标准。 JPEG 压缩是有损压缩,但这个损失的部分是人的视觉不容易察觉到的部分,它充分利用了人眼对计算机色彩...
JPEG压缩流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1)、图像预处理;(2)、离散余弦变换;(3)、量化;(4)、编码。将图像分成许多的小块,对每块独立执行上述压缩算法的每个步骤,最后将这些块的处理过程按顺序地组织在一起,从而完成对整幅图像的编码。 根据人眼对图像中细节部分的不敏感特性,我们可以减少对图像细节部分的描述,从而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