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未探索领域,整合促HCC发展,不要小看HBV细胞整合能力 全球一些科学文献中详述,HBV在感染早期已经完成整合,这种整合特点似乎发生在宿主基因组的随机位置,并已在大量不同的基因组中被检测到,可在多年的隐匿性感染后,最终导致肝细胞癌(HCC)进展。HBV整合,也是目前医学专家和药物学家难以攻克的主要难点之一。...
HCC患者对纳武单抗(nivolumab)的反应率仅为15%–20%,HBV-HCC和non-viral HCC之间无显著差异,其中的机制并不清楚。 质谱流式分析技术(cytometry by time-of-flight,CyTOF):利用质谱原理对单细胞进行多参数的流式技术,既有传统流式细胞仪的高速...
研究表明,HBsAg水平较低的患者患肝细胞癌(HCC)的风险较低。而且,术后HCC复发率较高与患者较高的HBsAg水平有关,而HBsAg水平较低的HCC患者预后更佳。采用干扰素单独或联合治疗方法,不仅可以减少HBV DNA水平,还能有效降低HBsAg水平,有潜力逆转肝硬化并减少HCC根治...
在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第一届感染合作论坛暨首届东方国际感染病学术周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孙剑教授团队分享了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的CHB患者血清HBV RNA水平与肝细胞癌(HCC)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研究。肝胆相照平台特将精华整理成文,以飨读者。01 研究背景 HBV DNA水平是HBV相关HCC的重要危险因素。慢性HB...
01、降低HBV相关HCC的发生是慢乙肝治疗的重要目标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我国肝硬化、肝癌的主要病因。HBV感染进展至代偿期肝硬化的年发生率约为2%-10%。继而进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的年发生率约为3%-5%。最终疾病进展至肝衰竭或肝细胞癌(HCC)死亡,其五年生存率约为14%-35%。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抑制病毒在肝细胞内的复制能有效降低HCC发病的风险[2]。基于来恩生物(Lion TCR)创始人Antonio Bertoletti教授研发的全球首个靶向HBV抗原的特异性T细胞受体(TCR)的T细胞疗法,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王福生院士团队与Bertoletti教授合作,启动了全球第一项针对HBV抗原的特异性TCR-T细胞治...
HCV导致HCC的机制 HCV是一种嗜肝、正链RNA病毒,具有高度的序列异质性。作为一种RNA病毒,HCV不能整合到基因组中,与周围的非肿瘤肝细胞相比,HCV不感染HCC肿瘤细胞,支持HCV不是直接致癌的结论。HCV感染可能通过一种旁观者机制产生一种致瘤环境,促进未感染肝细胞的细胞转化,如与Fusobacterium nucleatum核梭杆菌相关...
对HBV相关HCC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防止HBV再激活和降低HCC复发风险,这两者都是潜在的影响肝癌治疗后复发率和病死率的主要因素[3]。我国近年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版)》[6]、《HBV/HCV相关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7]和《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8]均强调了HBV相关HCC患者...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第五大最常见的癌症,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HCC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部分患者即使经过治疗并取得了HBsAg血清学清除,但仍有可能发生HCC。在2022年AASLD肝病年会上,美国斯坦福大学的Mindie Nguyen教授与法国巴黎第13...
为探究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HBV-HCC)统计治愈情况,研究人员回顾性分析中国多中心数据库中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的 HBV-HCC 患者。确定 8 个独立危险因素,得出总体治愈概率。该模型为个性化治疗和监测提供指导。 背景:统计治愈,即达到与无病个体相当的预期寿命,在占全球肝细胞癌(HCC)负担超 50% 的乙肝病毒相关性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