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TEST充电标准主要包括充电设备的技术规范、测试方法和认证要求。 1.充电设备的技术规范:包括充电设备的电气安全、功能性能、通信协议等方面的要求。例如,安全方面要求设备具备过流保护、过温保护、漏电保护等功能;充电速度方面要求设备能够支持快速充电和慢速充电等。 2.充电设备的测试方法:包括对充电设备安全性、电气性...
这样就意味着,需要电动车做到防水处理,或者说涉水处理,一说到防水大家能想到的关联词就是“密封性”,但涉水视乎不是单一的密封性这么简单,首先涉水是指通过具有一定深度的积水,那EV-TEST标准中并未提及,而常规车组且没有区分轿车、SUV等车型,如果执行统一标准,SUV的高通过性和优于...
首先是,交流充电,将同一品牌电动汽车分别与不同品牌的充电桩进行充电测试,该电动汽车适配的充电桩越多、匹配效果越好,其通过率就越高,充电兼容性越好。 车-桩交流充电兼容性测试须使用符合相关国标要求的充电桩进行充电兼容性测试,这样就排除了因为充电桩不合标准而产生的问题。EV-TEST经各车企投票选出5款典型交流...
最终,主办方会对通过综合考核指标的人员成绩进行排名,取前20名进入EV-TEST第二批EV主观评价师人才库,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EV-TEST管理中心发放聘书。 EV-TEST每批次评价中,会选取10名EV主观评价师,并采取回避原则(即车辆生产企业的EV主观评价师不得参与本企业生产车辆的评价工作),在中汽中心盐城汽车试验场...
因此计算上需要尽可能的考虑这些因素才更具有可比性。EV-TEST根据常温续航测试的结果,并采用Y = 0.006*M + 8的公式(M为车重kg)进行计算。以Tesla Model S(2100Kg,18.5kwh/100km)为例,则基准值Y=20.6;电耗=0.9Y。根据线性插值计算应该在90分左右。
EV-TEST从“续航、电耗、充电、安全、动力”五个方面对电动汽车整车进行性能评价,最终评价结果以直观量化的综合星级评价和单项性能评分的形式给出。 现阶段EV-TEST将车型分为两类:微型车(4m以下的乘用车)和常规车。后续随着电动汽车车型的增加这个分类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才能比较准确的给消费者提供参考。
在笔者看来,不管是CEVE还是EV-TEST都是能够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正向帮助的测评体系,但凡是都会讲究一个好坏,同一个市场滋生出两种体系,自然也会有合适与不合适之分,通过测评规程上比较,即便是先“出世”的EV-TEST在很多测评项目中存在着部分不足,而后出世的CEVE在规程上显得更加完善、可靠。 特别是CEVE在接入...
考虑不同类型电动汽车面对的消费者群体和使用场景不同,EV-TEST的客观测试评价体系分为两组,具体如下。 1)微车组:长度小于4m的乘用车; 2)常规车组:微车组以外其他乘用车。 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和EV-TEST的改版,分组方法后续将会有所调整。两组的测试评价体系框架基本相同,测试方法相同,主要在评分方法方面有所调...
12月31日,中汽研中心发布了EV-TEST 2019年第二批四个车型的测评结果。根据公布的信息显示,参与测评的4款车型均获4星以上评价,其中吉利几何4车型获5星评价。 最新的测评标准包含了续航与电耗、充电、安全、动力、操控、舒适、便利性与品质等主客观七大类性能28个测试项目,涵盖了不同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型的关注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