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ooster内的助力电机产生驱动力推动主缸活塞运动,使油壶中的制动液流入主缸管路并进入ESC进液阀,经ESC中的调压阀和进液阀流入4个轮缸,从而建立起制动力。 当eBooster不工作时,ESC也可以独立控制制动液从主缸流入轮缸,从而建立制动力。 eBooster建压的动态响应速度比ESC主动建压更快,且NVH表现更好,因此eBooste...
eBooster的PFC(Pedal Force Compensation)模块可以实现保证踏板感一致,其核心原理是在驾驶员制动过程中,eBooster通过对助力大小进行控制(如下图所示),始终保证在相同的踏板深度下,反馈到驾驶员脚上的踏板的反作用力恒定,让驾驶员感受不出此时是电机制动还是制动液制动,从而实现踏板感的一致性,给驾驶员带来最舒适的体验。
这种情况下ESC和eBooster均可以独立正常工作,即两者都有提供制动助力的能力,eBooster通过踏板行程传感器判断驾驶员意图,而ESC通过主缸压力传感器判断驾驶员意图。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ESC和eBooster同时助力时制动力过大的风险,ESC系统中的HBC切换成HBCreduced模式,即制动时对HBC的助力进行限制,而eBooster则正常工作。 ...
基于eBooster和ESC系统组合开发的支持自动驾驶的冗余制动系统,ESC和eBooster分别连接一套相互独立的供电系统,且冗余上层控制单元分别控制ESC和eBooster。 ESC+eBooster制动冗余系统E/E架构示意图,图片来自网络 ESC和eBooster均能在整个减速范围内独立的对车辆进行制动。考虑到eBooster建压的动态响应速度比ESC主动建压更快...
eBooster建压的动态响应速度比ESC主动建压更快,且NVH表现更好,因此eBooster是制动控制系统中的主执行机构。 eBooster和ESC的制动组合 其实在自动驾驶开发热门起来之前,ESC和eBooster就已经“强强联合”创造出了一些新的功能,HBC(Hydraulic Brake Failure Compensation)功能就是其中之一。根据法规要求,对于舒适性制动系统...
其中,对于HAD场景下纵向稳定性冗余的需求,除了ESC本身搭载的稳定性功能ABS外,要求eBooster也具备一定的纵向稳定性控制能力,比保证在任何单一故障发生的情况下车辆都能保证制动稳定性。目前博世基于冗余轮速传感器推出的制动冗余系统“三级ABS”方案为市场主流方案。
正因如此, ESC和eBooster成为了目前市场上支持自动驾驶的冗余制动方案的黄金组合,广泛运用于主流智能驾驶车型上,如Tesla全系、蔚来全系、小鹏P7、理想ONE、长安UN-T、长城摩卡以及即将上市的极氪001等。 即将上市的极氪001搭载BoschESP+iBooster冗余制动系统 接下来本文将对ESC和eBooster这对黄金组合进行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扩张,“eBooster+ ESC”组合成为了目前市场上最主流的Two-box方案。该方案除了实现基础的制动助力功能和稳定性控制功能外,还能在实现制动能量回收的同时协调配合,保证在电制动和液压制动的切换中实现驾驶员的踏板感一致。此外,随着高阶辅助驾驶系统和自动泊车系统的普及,“eBooster+ ESC”在其中也...
智能底盘技术洞察(13): Two-box方案"ESC eBooster"功能安全的风险解析(上)在现代汽车工程中,智能线控制动系统如EHB(电子液压制动)扮演着关键角色,其中Two-box方案的"eBooster+ ESC"组合尤为引人关注。作为主流技术,它不仅提供了制动助力、稳定性控制和能量回收,还确保了驾驶者的一致踏板体验,为...
智能底盘技术(4) | 线控制动eBooster介绍 智能底盘技术(5) | 底盘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的进化之路之ABS 智能底盘技术(6) | 底盘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的进化之路之TCS 智能底盘技术(7) | 底盘电子稳定性系统的进化之路之VDC 智能底盘技术(8) | 智能底盘下电子稳定性系统的再进化系统的再进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