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ation:在获得更多使用头孢西丁或头孢替坦的临床结果数据和确定最佳剂量之前,不建议使用头霉素治疗ESBL-E感染。依据:头霉素对ESBL酶通常有体外活性。但推荐意见依据以下几点:美国目前的头霉素只有两种(头孢西丁和头孢替坦),而现有的头霉素 VS 碳青霉烯用于ESBL-E治疗的观察性研究中,只有31例患者使用了头...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不推荐用于治疗ESBL-E引起的尿路外感染,即使证明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易感性。 原理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显示出对诸多ESBL-E的具有体外活性。关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治疗ESBL-E感染的有效性,观察性研究的结果相互矛盾。一项ESBL-E 血流感染的随机...
同时,由于目前头孢西丁、头孢替坦相关临床数据有限,因此该指南不建议使用头霉素类药物治疗ESBL-E感染。此外,当出现碳青霉烯类耐药时,可优先使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等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其复合制剂治疗ESBL-E感染。 除上述药物外,四环素类药物也是临床常用的一类抗菌药物,可广泛覆盖G-菌、革兰阳性(G+)菌以及非典型病...
编者按: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最为常见,产ESBLs肠杆菌(ESBL-E)也成为急危重患者耐药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尽管国内外临床指南推荐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ESBL-E引起的感染,但考虑到近年来愈发严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形势,临床仍需探索更多新的可能。
在治疗ESBL-E感染方面,顾伟教授认为临床医生要根据患者感染部位及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在《共识》中对于非危重ESBL-E感染的患者,无论是呼吸道还是血流感染,都可以使用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可作为重症感染患者使用碳青霉烯类...
编者按: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最为常见,产ESBLs肠杆菌(ESBL-E)也成为急危重患者耐药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尽管国内外临床指南推荐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ESBL-E引起的感染,但考虑到近年来愈发严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形势,临床仍需探索更多新...
(4)血流感染:首先应明确感染的来源,积极处理原发病灶,如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应拔除导管,明确感染灶后立刻进行抗菌治疗,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治疗重度ESBL-E血流感染的首选,在轻中度或低风险来源的血流感染,可以考虑使用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二、入组患者有明确的ESBL-E感染并且对磷霉素敏感(MIC≤32 mg/L),且接受3—7天经验性治疗达到降阶梯标准,至少满足3项标准:生命体征平稳,已退热,UTI相关症状、WBC和CRP、脓尿/菌尿有改善趋势(白细胞酯酶阴性,尿检WBC减少或阴性,亚硝酸盐阴性,中段尿培养细菌<105/mL,导管尿培养细菌<102/mL)。三、研究排除了...
二、入组患者有明确的ESBL-E感染并且对磷霉素敏感(MIC≤32 mg/L),且接受3—7天经验性治疗达到降阶梯标准,至少满足3项标准:生命体征平稳,已退热,UTI相关症状、WBC和CRP、脓尿/菌尿有改善趋势(白细胞酯酶阴性,尿检WBC减少或阴性,亚硝酸盐阴性,中段尿培养细菌<105/mL,导管尿培养细菌<102/mL)。三、研究排除了...
一、泌尿系感染 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是治疗产ESBL肠杆菌科细菌(ESBL-E)所致非复杂性膀胱炎的首选抗生素,已被证明是膀胱炎患者的安全有效选择。尽管氟喹诺酮类(例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碳青霉烯类也能对ESBL-E引起的膀胱炎有效,但当有其他安全有效的选择时,仍要限制这些药物的使用。其原因不仅在于保留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