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第一作者陈亮博士现在是武汉大学研究员,致力于转录过程中形成的特殊DNA/RNA杂合链结构R-loop的动态调节机制、生物学功能以及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机制)的方式,mapping TET1以及GADD45A 的ChIP-seq的peaks,以及在敲除GADD45A前后TET1的ChIP-seq
之前的工作表明RNA:DNA杂合链会在S期积累在RTS1-RFB (复制叉屏障) 的上游和下游【4】,且RNase H1和H2活性的缺乏会导致细胞对复制阻断剂和杂合链的积累敏感【5】,因此作者研究了RNase H1和H2在促进RFB复制恢复中的作用,发现在两者缺乏的情况下,在停滞的复制叉处的杂合链会干扰新生链降解,进一步通过对RNase H1和...
这些发现表明,DSBs处RNA从头合成促进了RNA-DNA杂合链的形成。然而,在特定位点诱导DSBs后对RNA-DNA杂交链的全基因组图谱显示,杂交链水平的增加主要发生在转录活性区域,这表明预先存在的RNA转录物在损伤诱导的RNA-DNA杂交链形成中起主要作用。相应地,当由特定染色体位点的活性氧 (ROS) 诱导DSBs和单链断裂 (SSBs) 时,...
之前的工作表明RNA:DNA杂合链会在S期积累在RTS1-RFB(复制叉屏障)的上游和下游【4】,且RNase H1和H2活性的缺乏会导致细胞对复制阻断剂和杂合链的积累敏感【5】,因此作者研究了RNase H1和H2在促进RFB复制恢复中的作用,发现在两者缺乏的...
清华大学孙前文实验室的最新研究发现RNA:DNA hybrids结构协助拟南芥叶绿体基因组DNA双链断裂修复的全新分子机制,证实RNA:DNA hybrids在促进同源重组修复和叶绿体细胞器发育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揭示了RNase H1蛋白AtRNH1C与单链DNA结合蛋白WHY1/3和重组酶RecA1在共同维持叶绿体基因组完整性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也就是DNA单链和RNA单链通过碱基互补原则配对形成的杂合双螺旋双链,只不过这种双螺旋并不是沃森克里克...
DNA上分子内G四链体的形成需要至少4段多聚鸟嘌呤序列,而DNA/RNA杂合G四链体的形成仅需要DNA非模板链上含有2段或以上多聚鸟嘌呤,因而这种杂合结构的发现极大的扩充了人们对G四链体形成能力的认识。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端粒与衰老研究组进一步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人和其他物种中具有杂合G四链体形成能力的DNA序列(...
就是一条DNA单链和一条mRNA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的杂合双链。比如说在DNA转录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结构,但是转录结束就会分开。
解析 (1)转录时只有一条DNA链为模板,而复制 时两条链都可作为模板; (2)DNA-RNA杂合双链不稳定,RNA合成后释放,而DNA复制叉形成后一直打开,新链与母成子链; (3)RNA合成不需引物,而DNA复制需引物; (4) 转录的底物是rNTP,复制的底物是dNTP; (5)聚合酶系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