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蛋白修饰在组间差异(案例1)或time-course中的丰度变化(案例2)往往暗示了其与对应生物学过程的相关性,可以利用CUT&Tag技术研究组蛋白修饰位点在全基因的结合情况,从中选择合适的下游基因,揭示组蛋白修饰影响表型的分子调控机制。案例1 H4K12la介导阿茨海默症的调控机制(单修饰)[2] CUT&Tag应用思路概要 案例2 H3K...
与传统的ChIP-Seq相比,CUT&Tag技术操作简便,无需免疫共沉淀和超声破碎;细胞起始量低。60-100000个细胞就可以满足需要,且CUT&Tag单细胞技术已经实现;一步完成建库,不需要传统的修复末端,加A,加接头构建文库;信噪比高。CUT&Tag技术特异性强,背景噪音较低;灵敏度强;重复性较好;成本远低于ChIP-Seq。可以说,CUT&Tag...
CUT&Tag技术从19年问世以来,因该技术的普适性使其一直备受关注,被广泛应用于科研与医学领域。 随着单细胞等前沿技术的发展,CUT&tag也被应用到了单细胞层面,如scCUT&Tag。 与此同时,空间组学技术近年来也备受关注,Nature 杂志将空间多组学分析(spatial multi-omics)称为2022年最值得期待的七个技术领域之一。 最近...
CUT&Tag技术的核心是在Tn5上融合了protein A/G抗体结合功能域的转座体pAG-Tn5。在进行CUT&Tag实验时,首先进行靶蛋白特异性抗体(一抗)孵育,使抗体进入细胞与靶蛋白结合。为了放大信号,同理接着进行二抗孵育。zui后孵育pAG-Tn5转座体,使得转座体进入细胞并与抗体结合,这样就把转座体间接的固定在靶蛋白上,随后加入Mg...
CUT&Tag技术的应用 自从2019年CUT&Tag技术出现,迄今为止已经有多篇论文应用该技术进行组蛋白、转录因子功能研究。例如在拟南芥雄配子发育过程中,H3K27甲基化状态的改变可以影响雄配子体中两个细胞系的命运。H3K27me3通常在含有沉默基因的染色质区域富集。研究人员通过CUT&Tag技术发现拟南芥雄配子中的营养细胞有6950个...
有了特异性的抗体,研究者便想到可以使用CUT&Tag的方法来获得R-loop的分布位点,R-loop CUT&Tag技术由武汉大学梁凯威/房萍萍课题组于2021年2月首次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3]。相比传统的DRIP-seq技术,R-loop CUT&Tag大幅简化了流程,它无需交联、超声、免疫沉淀、加接头建库等复杂步骤,细胞量要求少,peak...
本文建立了一种敏感的G4-CUT&Tag方法,用于高分辨率和特异性的天然G4s全基因组分析。二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HEK293T细胞 (2)带有His-tag的Flag-BG4抗体 2.方法:见图1 图1 CUT&Tag实验流程 三 、实验结果 1. G4-CUT&Tag技术的信噪比及分辨率高于ChIP-seq技术 与G4 ChIP-seq相比,G4-CUT&...
更不要说单细胞技术爆火的现在,scCUT&Tag技术中,各种动物、细胞以及植物的文章见刊,并且CUT&Tag技术还衍生出了多靶标CUT&Tag,实现一个细胞,多个靶标的研究。CUT&Tag技术发展历程2019年4月 首次发表2020年大量组蛋白修饰、少量转录因子研究见刊2021年大量转录因子研究见刊2021年1月 scCUT&tag在动物应用...
CUT&Tag在植物上的应用 2019年Kaya-Okur等人首先在哺乳动物中使用CUT&Tag技术提供了高分辨率测序来分析不同的染色质组分,通过在低样本量和单细胞水平分析组蛋白修饰、RNA聚合酶II和转录因子的表达证明了CUT&Tag技术的实用性 (Kaya-Okur et al., 2019)。这是首次运用CUT&Tag技术进行动物细胞组蛋白修饰及转录因子结...
CUT&Tag技术的核心是在Tn5上融合了protein A/G抗体结合功能域的转座体pAG-Tn5。在进行CUT&Tag实验时,首先进行靶蛋白特异性抗体(一抗)孵育,使抗体进入细胞与靶蛋白结合。为了放大信号,同理接着进行二抗孵育。zui后孵育pAG-Tn5转座体,使得转座体进入细胞并与抗体结合,这样就把转座体间接的固定在靶蛋白上,随后加入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