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Tom’s Hardware报道,兼容CUDA有两种常见做法:重新编译代码(可供相应程序的开发人员使用),使用转译层。其中第一种重新编译现有CUDA程序的做法是合规的。AMD和英特尔都有工具来分别将CUDA程序迁移到他们的ROCm和OpenAPI平台上。一些国内GPU企业也采用了类似的兼容思路。EULA条款主要禁掉的是第二种,使用像ZLUDA开源...
2006年,英伟达推出CUDA,旨在充分发挥GPU的并行计算能力。随着CUDA的流行,英伟达打造了完整生态系统,包括软硬件协同优化、编程模型等。然而,CUDA封闭性逐渐受到质疑,各方纷纷提出打破CUDA生态壁垒的呼声。AMD、英特尔等推出ROCm和OneAPI,国内GPU企业也积极兼容CUDA,引发了对CUDA未来发展方向的争论。英伟达在去年年底更新...
NVIDIA的CUDA生态如同一条深邃的护城河,保护着NVIDIA在GPU市场的领先地位。CUDA的强大功能和广泛的应用基础,使得NVIDIA在与AMD、英特尔等竞争对手的较量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其他GPU制造商想要突破这一壁垒,就必须提供与CUDA兼容的解决方案,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挑战。国产GPU企业在发展初期,大多选择基于CUDA来开发自己的...
首当其冲被影响的就是ZLUDA项目,出自大神级开发者Andrzej Janik,只需用ZLUDA库替代CUDA即可,不需要任何转译,也不需要调整代码。ZLUDA最初通过Intel oneAPI开发接口、Level Zero软件堆栈跑在Intel平台上,之后一度终止,幸好得到了AMD的支持而重启,并支持AMD硬件,效果还不错,但是仅仅维持了两年,AMD就在今年2月份...
ZLUDA是主要构建在AMD/Intel生态基础上的一个软件,但并非各家官方软件的一部分。ZLUDA的功能是,将已经编译好的CUDA程序进行实时二进制转译,让AMD/Intel的硬件能够实时运行CUDA程序,而不用预先把整个CUDA源代码程序进行翻译再运行。▍问答3:限制ZLUDA,对各家公司的影响?我们认为实际影响有限。限制了ZLUDA,各家的...
(静态或动态),针对代码-指令、寄存器、I/O、中断信号、TLB两级地址、用户态/核心态…等环节进行转换,将原本CUDA编译过程中需要生成的NV GPU指令转换为Radeon指令;注意这个阶段是很繁重的编译流程,因为CUDA程序首先需要经由ROCm引擎转译成OpenCL代码,后者再次编译才能调用AMD硬件;由于存在一层将CUDA代码转译为CL代码进而...
在这一背景下,英特尔、AMD等业内人士纷纷表示,未来开发者将逐步转向与硬件无关的软件能力。JimKeller等业内人士更直言CUDA是"沼泽"而非护城河,呼吁行业转向更加开放、多元化的未来。1、开放生态带来的全新挑战 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AI企业对GPU计算力的需求不断增长,对性能更优、价格更实惠的GPU产品有着更高的...
翻译层的典型就是ZLUDA,它可以将已经编译好的CUDA程序进行实时二进制转译,让AMD/Intel的硬件能够实时运行CUDA程序。还有的转译是预先将CUDA源代码程序进行翻译后,再运行,这类的例子包括AMD的HIP/ROCm,海光的生态、昇腾的CANN生态、寒武纪的生态,以及部分国产GPU公司等。
英伟达正在构建更牢固的生态护城河,这种兼容限制会对其他GPU厂商的市场机会产生影响,特别是那些希望与CUDA兼容的企业。在对抗CUDA封闭生态的努力方面,一些行业领袖已经开始积极探索替代方案。开源编程语言如OpenAI Triton等的发展为开发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减轻了对于CUDA的依赖。此外,竞争对手如AMD和英特尔也在努力构建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