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石上的sp2键有利于Cu与金刚石之间的粘附,而金刚石上的C-O键不利于Cu与金刚石之间的粘附。 图6 界面热导的TDTR测量: (a)热反射剖面和模型拟合;(b) TDTR测量的界面导热系数和DMM预测的界面导热系数;(c) TDTR测量的界面热导率与临界载荷的关系;(d) DMM预测Cu/a-C和a-C/金刚石界面热导率随sp3分数...
不对称 C-O 成键反应可谓极具挑战性,构建手性 C-O 键的关键在于打造高效的不对称催化体系。 研究中,该团队选择 alpha- 溴代二级酰胺作为亲电试剂。期间,他们尝试了多达 100 种配体,最终找到桥连碳上未取代的手性噁唑啉配体作为最优配体,并实现了如下效果:既能高效地实现不对称 C-O 成键,也能高效地实现不对...
要点2. 理论计算表明,Cu中掺杂路易斯酸金属Al会影响C-O键和Cu-C键向选择性决定中间体(乙醇和乙烯共享)的断裂,从而优先考虑乙醇途径。制备的Al掺杂的Cu催化剂表现出84.5%的优异的C2+法拉第效率(FE)和显著的稳定性,其中C2+醇的FE为55.2%。当分电流密度为354.2 mA cm-2,形成速率为1066.8 μmol cm-2 h-1时...
而陈才友等人通过引入 Cu/ 手性噁唑啉催化剂,成功实现了不对称 C-O 成键反应合成手性醚,同时也实现了通过 C-N 成键反应合成手性胺类化合物,解决了 Williamson 反应底物的局限性、以及不能实现手性控制的难题。此外,也解决了未保护烷基胺的不对称烷基化难题。他们还发展了一种高效的催化体系,能够实现挑战性...
乙酸甲酯作为一种简单、典型的酯类分子,含有C=O键,C-O键,C-C键,研究其加氢过程对于设计研发碳氧键加氢催化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探究Cu/CeO2催化碳氧键加氢反应活性中心,构筑了一系列负载不同尺寸Cu物种的Cu/CeO2催化剂(单...
此外,由于催化剂中含有疏水Cu-C(O)界面,使得GDE的疏水性和稳定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原位红外光谱和DFT计算表明,Cu-O-C界面稳定的Cu+物种增强了Cu催化剂对*CO的吸附和表面覆盖率,促进了C-C偶联反应生成C2+产物。 相关研究工作以“Cu-C(O) Interfaces Deliver Remarkable Selectivity and Stability for CO2...
Cu/草酰二胺催化体系同样不限于C-N键偶联过程,2016年,马大为教授团队将PMPBO(L21)与CuI结合,可以实现氯代(杂)芳香烃与苯酚类化合物的C-O键偶联。苯酚也可换作醇甚至是无机碱LiOH·H2O或KOH,后者可用于构建各种结构的苯酚及羟化杂芳香烃。类似此前介绍的Cu/氨基酸催化体系,使用CH3SO2Na、PhSO2Na作为含硫亲核...
此外,在有机金属配位化学中Cu−C键对调整有机反应方向是有用的。因此,可以利用Cu−C键来调节CO2转化为CH4的多电子反应。 3 图文解析 图1. Cu SAs/GDY上CO2RR→CH4的DFT计算。a)可能的反应路径和相应的零势能自由能图,H+...
近日,海南大学陈铁桥教授课题组利用钯和铜组成的高效双金属协同催化体系,通过C-O裂解和双C-H键活化将杂芳基立体选择性“安装”到邻乙烯基酚氧化物的双键上,高立体选择性地合成对应的含杂芳基的多芳基乙烯化合物。机理研究表明,乙烯基C−H杂芳基化的高区域选择性归因于CsOPiv的使用、通过氧化加成产生的芳基三氟...
cu-o键在epr上的证明在EPR(电子顺磁共振)实验中,Cu-O键是指铜和氧原子之间的化学键。EPR是一种用于研究未成对电子的实验技术,可以用来研究物质中的电子态和分子结构。 证明Cu-O键在EPR实验中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会因具体的实验条件和样品特性而异。一般来说,EPR实验可以通过下列步骤来证明Cu-O键的存在: 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