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在一些C-O/C=O键加氢反应中,如生物质加氢反应、酯加氢反应等,也同样存在反应原料中氢气过量的问题。因此,如何在保持催化性能的同时,降低反应原料中氢气的比例是催化加氢反应研究中需要攻克的难题。合成气制乙二醇、乙醇工艺路线图近日,天津大学马新宾(点击查看介绍)课题组制备了形貌可控的硅酸铜球管复合型纳米...
C-O键加氢反应是有机合成中的关键环节。铜基催化剂因其卓越的活性和选择性催化C-O键加氢能力备受学者们的关注。其中,活性铜物种的催化作用机制是研究者们长期争论的焦点。天津大学马新宾教授及其团队利用蒸氨法制备了一系列形貌结构相似但铜物种差异明显的催化剂,揭示了催化过程中不同价态铜物种之间的协同作用与平衡...
是最廉价易得的C1资源,是合成甲醇的理想原料之一.基于对纳米Cu催化剂C-O键氢解活性高而C-C键裂解活性弱特性的认识,围绕生物质和CO2资源的开发利用,本论文主要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 1.以木糖醇选择氢解制备乙二醇和丙二醇为探针反应,考察了通过沉淀凝胶法制备的Cu颗粒分布均匀的系列纳米Cu-SiO2催化剂的木糖醇氢解...
_不饱和醛_酮中C_C双键选择性加氢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Operando—XAFS光谱在原子水平上进一步证明Cu0-Cu+界面严格参与MSR反应,促进了电子由Cu0-Cu+位点向CH3O*和HCOO*中间体的快速转移,观察到的Cu-Cu和Cu-O配位的动态变化可归因于C-H键断裂过程中形成了额外的Cu0-H和Cu+-O键。 图6.Cu0-Cu+界面协同催化的DFT理论计算。图片来源:Nat. Commun....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张万斌团队基于多重色散相互作用(Multiple attractive dispersion interactions MADI)作用机制,成功实现铜催化选择性不对称氢化α,β-不饱和环外戊酮C=O双键的反应,这是丰产金属首次实现选择性氢化α,β-不饱和环外戊酮构建手性环外烯丙基戊醇类化合物,相关成果发表在 Angew. Chem. Int. Ed.上(DO...
然而,目前在糠醛电加氢反应中加氢还原效率和C-C偶联选择性存在难以平衡的问题。控制催化剂表面关键中间体平衡是调控加氢或偶联反应路径的有效手段,可提高多碳产物的选择性和产率。实现高选择性、高转化率的电催化糠醛二聚仍存在巨大的挑战。 近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李忠涛教授及合作者在知名期刊ACS Catalysis上发表了...
实际上研究H2O解离对CO2至C2产物转化过程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因为CO2至C2产物转化过程常用的碱性电解质可减缓H2O的解离步骤,从而导致缓慢的反应动力学。因此,构建双活性位点电催化剂以分别促进CO2还原和H2O解离,是实现高性能电化学CO2还原生成C2产物的可行...
在众多的多相催化剂体系中,价格低廉的铜(Cu)基催化剂因其独特的C-O/C=O键断裂和氢气活化能力,对碳酸乙烯酯加氢具有较高的活性,可以在温和条件下将二氧化碳间接加氢为甲醇。然而,Cu基催化剂Tammann温度较低、Cu纳米颗粒在高温下易烧结而导致其运行稳定性差,阻碍了Cu基催化剂的工业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催化性能和...
摘要调节金属-氧化物复合催化剂的界面电子结构,以实现生物质或塑料废物通过特定C-O键断裂选择性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仍然是一个挑战,因为存在多种可还原键和低催化活性。在这里,我们发现4CeOx/Ni的反相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