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SEM(图S14, ESI†)、AC-TEM(图S15, ESI†)和PXRD图谱(图S16, ESI†)表明,Cu-HATNA的形貌和晶体框架结构基本保持不变,电催化后Cu- HATNA没有形成明显的Cu或Cu氧化物。测试后的XPS谱显示Cu物种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图S17和S18, ESI†)。更重要的是,x射线吸收光谱(XAFS)分析(图3和表S2, ...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显示,在Fe(OH)x@Cu-MOF NB中存在大量配位不饱和的Cu1-O2中心。凭借高度暴露的活性Cu中心和精心设计的材料结构,所合成的Fe(OH)x@Cu-MOF NB在碱性溶液中表现出优异的HER活性和稳定性,10 mA/cm电流密度对应的过电势只有112 mV,相应的Tafel斜率为76 mV/...
XPS结果显示三种催化剂中Cu单原子的电子结合能存在趋势:Cu1/UiO-66-NO2> Cu1/UiO-66 > Cu1/UiO-66-NH2(图4a),表明Cu单原子的电子密度趋势为:Cu1/UiO-66-NO2< Cu1/UiO-66 < Cu1/UiO-66-NH2。进一步通过软X射线吸收谱(图4b)、CO-DRIFTS (图4c)以及DFT计算(图4d)验证了这一电子密度趋势。以上结...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检测到Zn和Cu的特征峰,进一步证实了Cu/Zn-MOF的成功构建。此外,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和孔径分布曲线显示Cu/Zn-MOF具有高达1753.72 m²/g的大比表面积,并且具备微孔和介孔结构,有利于金属活性位点的暴露。选区电子衍射(SAED)图案与模拟的ZIF-8晶体结构一致,表明Cu/Zn-MOF具有良好...
利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Cu/Zn-MOF处理后的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明显下降,表明该材料能够有效清除细胞内的ROS,从而保护角质形成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损伤。这些结果进一步证实了Cu/Zn-MOF不仅具有出色的...
Cu-MOF薄层催化CO2还原的产物为CO,选择性接近100%,产率为860umol/gh,性能优于块体Cu-MOF且120小时内保持稳定。 UV/VIS光谱结果表明Cu-MOF薄层具有较强的光吸收能力、PL强度较弱,载流子寿命较长,从而具有较高的载流子分离效率。XPS结果表明光照使得Cu价态从+2降低为+1,薄层中+1价的比例高于块体。
本案例中,作者以2,5-TDC为配体,在铜基MOF中构建了Cu二聚体(Cu-TDCB、Cu-TDCH),通过XPS、XANES、XRD等实验表征和理论计算证明,Cu-TDCH为eCO2RR到C2产物的最佳MOF催化剂,具有0.9 A cm-2电流密度和71% C2产物法拉第效率。本研究为原子金属二聚体的制备和配位修饰提供了一种简便的策略,使其在eCO2RR过程中对...
b原始Cu-BDC催化剂和反应后Cu-BDC催化剂的XPS结果。cCu+与NO2−自发化学反应示意图。dCu-BDC催化剂上NO2−电还原为NO的示意图。铜、氧和碳原子(省略氢原子)分别用绿色、红色和灰色表示。Cu(II)和Cu(I)的结构(对应于Cu(II...
Cu-MOF薄层催化CO2还原的产物为CO,选择性接近100%,产率为860umol/gh,性能优于块体Cu-MOF且120小时内保持稳定。 UV/VIS光谱结果表明Cu-MOF薄层具有较强的光吸收能力、PL强度较弱,载流子寿命较长,从而具有较高的载流子分离效率。XPS结果表明光照使得Cu价态从+2降低为+1,薄层中+1价的比例高于块体。
Cu-MOF薄层催化CO2还原的产物为CO,选择性接近100%,产率为860umol/gh,性能优于块体Cu-MOF且120小时内保持稳定。 UV/VIS光谱结果表明Cu-MOF薄层具有较强的光吸收能力、PL强度较弱,载流子寿命较长,从而具有较高的载流子分离效率。XPS结果表明光照使得Cu价态从+2降低为+1,薄层中+1价的比例高于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