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工作中,刘国生课题组利用光还原体系,以NHPI酯作为自由基前体,环丙醇作为烷基化试剂,实现了铜催化的自由基脱羧C(sp3)-C(sp3)交叉偶联反应(Scheme 1b)。 图1.铜催化的碳自由基交叉偶联反应 基于前期的环丙醇开环反应,作者以光催...
并且不加入配体同样能够以74%的收率得到目标产物,这表明该反应具有极强的背景反应。而加入腈类化合物作为添加剂,能够提高反应的对映选择性,可能是由于腈类化合物能够1)稳定烷基镍中间体,2)加速芳基碘与镍催化剂的氧化加成,3)促进C(...
作者认为可以先将羧酸原位生成“氧化还原活性酯”(“redox active esters (RAEs)”),接着在具有化学选择性的惰性镍催化剂催化下,经更温和的还原电解策略,实现多种一级、二级和三级羧酸间的C(sp3)−C(sp3)偶联。作者认为这种模块化策略如果成功,能够极大地简化许多分子的合成,实现理想化合成。例如化合物1和2的...
总结:使用不对称Ni-H催化,胡喜乐教授课题组实现了立体选择性C(sp3)–C(sp3)键的形成,其中两个邻近C(sp3)来自两个不同反应底物的中心,并可以受到配体的调控,该方法是通用和模块化的,能够有效的提供多手性中心的分子砌块。 参考资料:Enantio- and diastereoselective construction of vicinal C(sp3) centres via nic...
作者:石油醚导读过渡金属催化的C(sp3)-C(sp3)偶联反应是构筑C-C键的重要手段,但是该方法在构筑含有全碳季碳中心的C-C键方面存在很大挑战。近日,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朱守非课题组报道了一种新颖的铁催化C(sp3)-C(sp3)偶联反应,成功构筑了含有全碳季碳中心的C-C键,特别是对
2020年,默克公司的Rohan R. Merchant和Jovan A. Lopez报道了新的方法,无过渡金属催化下,苄基磺酰腙与1°、2°或3°烷基硼酸之间实现 C(sp3)−C(sp3)交…
1、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出现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电化学构建c(sp3)-c(sp3)键的方法及其制备的化合物。本发明通过电化学的方法构建c(sp3)-c(sp3)键,该方法是一种更高效、高选择性、绿色的烷基卤化物交叉偶联构建c(sp3)-c(sp3)键的方法。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
研究团队: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Richmond Sarpong教授 研究内容:该课题组开创了一种切断非张力环状胺分子C(sp3)-C(sp3)键的新方法,使用银盐作为促进剂,Selectflour为氧化剂和氟化试剂,通过单电子转移机理将环状胺α-碳氧化并生成烷氧自由基C-C-O•,
近日,Wisconsin大学的D. J. Weix课题组在Org. Lett.中发表论文,报道一种全新的采用镍催化剂促进的非活化烷基溴与原位形成的NHP酯 (N-hydroxyphthalimide esters)之间的交叉亲电偶联 (cross-electrophile coupling)反应方法学,进而成功完成一系列具有1°/1° C(sp3)-C(sp3)键的有...
于是,David W. C. MacMillan教授进一步以1-溴-3-苯丙烷作为亲电试剂,尝试通过类似的方法实现其与N-Boc保护基修饰脯氨酸的C(sp3)-C(sp3)键偶联,但由于体系的碱性及溶剂DMF的极性均较强,反应得到大量的酯类副产物,即脯氨酸去质子化后直接发生烷基化。随后他们将Cs2CO3换作碱性更弱的K2CO3,溶剂换为MeCN,Ni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