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书写数字金融大文章,金融领域正推进AI大模型、数据资产入表、供应链金融、区块链等“新基建”。即日起,本报推出“‘金融新基建’进行时”系列报道,一览“金融新基建”最新成果,展望金融新未来。◎记者 孙忠 金融领域积极拥抱大模型技术。今年以来,无论是金融数据终端还是金融科技龙头,均积极推出基于大模型的...
9月6日上午,由界面新闻主办的2024 REAL科技大会在上海顺利召开。在圆桌讨论环节,江苏苏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长黄进、众邦银行首席信息官李耀、招联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王耀南、众源资本高级投资副总裁冉翀、蚂蚁集团金融AI首席架构师徐万青等与会嘉宾们就上述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圆桌讨论会现场 应用多面开花...
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比如工行大模型和华为昇腾大模型合作研发的,其参数规模已经达到千亿级,已在金融市场、信贷风控、网络金融等50多个场景落地,在银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邮储银行这两年的转型速度很快,它在半年报中花了大篇幅来介绍AI大模型在生成创作、研发、风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等场景的落地情况,...
伴随生成式AI大模型的金融应用正逐渐深入,近年来企业持续加大AI大模型技术研发与投入。上海金融科技企业奇富科技CEO吴海生提出观点,科技是驱动金融创新的关键,能打破传统边界,以智能化、个性化方案满足多元化金融需求。金融行业天然就适合大模型落地,要勇于尝试,利用大模型无穷尽的潜力,为金融行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提效。
AI Native Infra:拓展云基础设施边界 大多数金融机构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了云平台建设,其中很多也参考公共云架构,组建了多地多中心多活架构和云原生体系。随着大模型应用场景的不断深入,无论是在训练或微调阶段对并行计算、高速网络和高性能文件存储的需求,还是推理阶段对弹性...
推进AI大模型在金融行业 应用的五项建议 为积极、稳妥促进大模型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我提出五项建议。第一,积极拥抱新技术,加快数字化转型。智能金融是数字金融的高级形态,这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数字化转型是智能化的前提和基础,而大模型的应用是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核动力”。不同于原先的小模型,大模型的...
随着大模型能力的不断提升,2024年以来,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加大AI大模型的场景应用和生态建设。近期,多家上市银行在年报中披露AI大模型平台的建设进展。招商银行半年报显示,该行加强推进大语言模型体系化建设,从基础设施、推理与训练平台、算法与模型、应用开发框架和场景应用等领域全面发力。不断完善内部大模型体验...
”在12月17日第二届明珠湾金融论坛上,香港理工大学人工智能物联网研究院副研究员、IEEE计算机协会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标准化委员会主席李鸣提出了AI大模型的几个重要发展趋势:一是规模持续增长,二是多模态和多领域拓展,三是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四是预训练和微调改进,五是提升个性和可解释性,六是跨语言和跨文化...
首先是一站式的AI开发服务平台,可以为开发者、企业用户提供从数据标注、模型训练、部署等全套开发服务;其次还可以支持用户结合自己的产业数据做精调训练,从而帮助用户快速创建和部署AI应用,提升工作效率。“对比各项技术后,选择了AI大模型平台,通过行业大模型赋能现有金融业务场景。”以数据分析为例,金融市场日益...
崔丽认为,金融行业是AI大模型应用的高潜行业,在大语言模型的加持下,消费金融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进程将会加速驶入快车道。大模型将在智能营销、智能客服、智能运营、智能风控等领域应用落地,重塑产业结构。消费金融行业对生成式AI的需求也将进入爆发期,与外部科技公司合作,借助“外脑”共同开发垂类大模型,也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