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视图的元素通过数量比较少的一组重要场景(更常见的是用例)进行无缝协同工作,我们为场景描述相应的脚本(对象之间和过程之间的交互序列)。 在某种意义上场景是最重要的需求抽象,它们的设计使用对象场景图和对象交互图来表示。 该视图是其他视图的冗余(因此“+1§),但它起到了两个作用:...
场景视图,即4+1中的1。从前面的图可以看到,4+1中的4个视图都是围绕着场景视图为核心的。它用于描述系统的参与者与功能用例间的关系,反映系统的最终需求和交互设计。在UML中通常由用例图表示:总结来说,以上5种架构视图,是从不同角度表示一个软件系统的不同特征,组合到一起作为架构蓝图描述系统架构。以上视...
4+1 视图的核心理念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剖析系统,看看系统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具体每个视图的含义是:1、逻辑视图:从终端用户角度看系统提供给用户的功能,对应 UML 的 class 和 state diagrams。2、处理视图:从动态的角度看系统的处理过程,对应 UML 的 sequence 和 activity diagrams。3、开发视图:从程序员角度看系统...
二、4+1视图详解 1. 场景视图(用例视图) 用例视图是一种需求分析技术,通常采用UML的用例图进行设计。通过用例视图的设计过程,可以正确的识别系统的用户和其它系统(Actor)、系统边界(Boundary)和用例(Use Case),并对系统的功能场景进行充分的分析,以确定系统提供的功能可以满足用户需求。
所谓「4+1视图」,是从5个不同视角来描述软件体系结构,包括场景视图、逻辑视图、开发视图、过程视图、物理视图,每个视图只关系系统的一个侧面,5个视图结合起来,才能反映系统的全部内容。 好吧,语气还是有点官方了,本来想根据自己项目再分析一遍,有人又在催我睡觉了,同时觉得「橘色对白」的这篇文章写的很不错了,...
“4+1”视图,是指从5个不同视角来描述软件体系结构。 “4+1”分别指: 逻辑视图 过程视图 物理视图 开发视图 场景/用例 视图 逻辑架构的描述可以围绕前四个视图进行组织,然后结合用例或场景进行说明,形成第五个视图。 每个视图只关心系统的一个侧面,5个视图结合起来,才能反映系统的全部内容。
1 逻辑视图主要支持系统的功能需求,即系统提供给最终用户的服务。2 开发视图也称模块视图,主要侧重于软件模块的组织和管理。3 进程视图也称为并发视图,侧重于系统的运行特性,主要关注一些非功能性的需求,例如系统的性能和可用性。4 物理视图主要考虑如何把软件映射到硬件上,它通常要考虑到系统性能、规模、可靠性...
“4+1”视图,是指从5个不同视角来描述软件体系结构。 “4+1”分别指: 逻辑视图 过程视图 物理视图 开发视图 场景/用例 视图 逻辑架构的描述可以围绕前四个视图进行组织,然后结合用例或场景进行说明,形成第五个视图。 每个视图只关心系统的一个侧面,5个视图结合起来,才能反映系统的全部内容。
包括模块划分、接口定义和代码结构,这有助于开发者理解和构建软件的结构化部分。最后,架构的描述被看作是连接这四个视图的桥梁,它由一系列用例(use cases)或场景(scenarios)来阐述,这些用例和场景帮助定义系统的行为和用户交互,构成了整个"4+1"视图模型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