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视图的核心理念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剖析系统,看看系统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具体每个视图的含义是:1、逻辑视图:从终端用户角度看系统提供给用户的功能,对应 UML 的 class 和 state diagrams。2、处理视图:从动态的角度看系统的处理过程,对应 UML 的 sequence 和 activity diagrams。3、开发视图:从程序员角度看系统...
在需求工程中,当功能架构分解完成并分配了相应的系统资源后,下一步便是将具体的需求场景落地实现了,这在软件工程领域的实用方法论便是在之前《智能汽车架构SVA学习笔记(25)——架构的定义、原则、方法》中讨论的“4+1视图模型”。根据维基百科,4+1视图模型(4+1 view model)也称为4+1架构视图,是“以使用多个...
每种视图使用自身所特有的表示法-蓝图(blueprint)来描述,并且架构师可以对每种视图选用特定的架构风格(architectural style),从而允许系统中多种风格并存。 我们将轮流的观察这五种视图,展现各个视图的目标:即视图的所关注的问题,相应的架构蓝图的标记方式,描述和管理蓝图的工具。并以非常简单的形式从 PABX 的设计中,...
场景视图,即4+1中的1。从前面的图可以看到,4+1中的4个视图都是围绕着场景视图为核心的。它用于描述系统的参与者与功能用例间的关系,反映系统的最终需求和交互设计。在UML中通常由用例图表示:总结来说,以上5种架构视图,是从不同角度表示一个软件系统的不同特征,组合到一起作为架构蓝图描述系统架构。以上视...
之前经常看到文章中提到「4+1视图」,对其也有片面的理解,但一直没有实践过,不清楚其真正的作用,这两天在业务需求分析中运用了其中的一部分,想谈谈自己的粗浅理解。 最近在调研「多租户」实现方案时,看到简友「橘色对白」的3篇关于多租户架构的文章,其中一篇「以CRM系统为例,浅析初级SaaS架构的构建方法」,以「4+...
经典的当属“4+1”视图模型: 逻辑视图: 一般针对客户、用户、业务人员、开发组织,主要从系统的功能元素、以及它们的接口、职责、交互维度入手。 主要元素包括系统、子系统、功能模块、子功能模块、接口等。 开发视图: 一般针对开发和测试相关人员,主要描述系统如何开发实现。
“4+1”视图是对逻辑架构进行描述,最早由 Philippe Kruchten 提出,他在1995年的《IEEE Software》上发表了题为《The 4+1 View Model of Architecture》的论文,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关注,并最终被 RUP 采纳,现在已经成为架构设计的结构标准。中文名 "4+1"视图 提出者 Philippe Kruchten 提出时间 1995年 适用领域...
后来,Philippe Kruchten加入Rational,他的4+1视图方法演变为著名的、为许多架构师所熟知的“RUP 4+1视图方法”(如下图所示)。 概括而言: 逻辑视图(Logical View),设计的对象模型。 进程视图(Process View),捕捉设计的并发和同步特征。 部署视图(Deployment View),描述了软件到硬件的映射,反映了分布式特性。
三、4+1架构视图 架构视图是对从某一视角或某一点上看到的系统所做的简化描述,描述中涵盖了系统的某一特定方面,而省略了与此方面无关的实体。 架构要涵盖的内容和决策太多,采用"分而治之"的办法从不同视角分别设计;同时,也为软件架构的理解、交流和归档提供方便。
“4+1”视图是对逻辑架构进行描述,最早由 Philippe Kruchten 提出,他在1995年的《IEEE Software》上发表了题为《The 4+1 View Model of Architecture》的论文,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关注,并最终被 RUP 采纳,现在已经成为架构设计的结构标准。简介 该模型五个主要的视图 逻辑视图(Logical View),设计的对象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