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盒视图】逻辑视图(也叫结构视图):从结构化视角,描述该系统对用户提供的所需功能服务所具备的组件结构和数据结构,以及一些边界约束条件,清晰的描述给用户提供的功能需求服务是如何构建的 (2)【白盒视图】实现视图(也叫开发视图):从结构化视角+行为视角,去描述实现系统功能的各个组件和模块是如何实现的 (3)...
场景视图,即4+1中的1。从前面的图可以看到,4+1中的4个视图都是围绕着场景视图为核心的。它用于描述系统的参与者与功能用例间的关系,反映系统的最终需求和交互设计。在UML中通常由用例图表示:总结来说,以上5种架构视图,是从不同角度表示一个软件系统的不同特征,组合到一起作为架构蓝图描述系统架构。以上视...
通过逻辑架构元素,能够找到它所有代码和所有的二进制交付件 每一个代码源文件,都能够找到它所属的逻辑架构元素 每一个二进制交付件,都能够找到它集成了哪些逻辑架构元素 设备调试系统架构的开发视图 05 场景视图 场景视图,即4+1中的1。从前面的图可以看到,4+1中的4个视图都是围绕着场景视图为核心的。它用于描述...
“4+1”视图是描述逻辑架构的重要工具,最早由Philippe Kruchten提出。目前“4+1”视图已成为主流的架构设计标准。本文中,我们将聚焦用例视图对业务流程的梳理(如何进行有效的组织业务建模)以及逻辑视图、开发视图的分层架构开发代码实践。 组织业务建模是关键的业务梳理环节,在“4+1”视图中,用例视图需要准确表达出组织...
经典的当属“4+1”视图模型: 逻辑视图: 一般针对客户、用户、业务人员、开发组织,主要从系统的功能元素、以及它们的接口、职责、交互维度入手。 主要元素包括系统、子系统、功能模块、子功能模块、接口等。 开发视图: 一般针对开发和测试相关人员,主要描述系统如何开发实现。
4、如果要添加额外的元素,可以点击工具栏上的“插入”,然后选择“特征”,此时,SolidWorks会显示出一系列可以添加的元素,就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元素了; 5、完成上述步骤后,我们就可以完成1/4剖视图了,最后,点击菜单栏上的“文件”,保存当前绘制的图纸,即可完成1/4剖视图的制作。
“4+1”视图是描述逻辑架构的重要工具,最早由Philippe Kruchten提出。目前“4+1”视图已成为主流的架构设计标准。本文中,我们将聚焦用例视图对业务流程的梳理(如何进行有效的组织业务建模)以及逻辑视图、开发视图的分层架构开发代码实践。 组织业务建模是关键的业务梳理环节,在“4+1”视图中,用例视图需要准确表达出组织...
“4+1”视图是对逻辑架构进行描述,最早由 Philippe Kruchten 提出,他在1995年的《IEEE Software》上发表了题为《The 4+1 View Model of Architecture》的论文,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关注,并最终被 RUP 采纳,现在已经成为架构设计的结构标准。中文名 "4+1"视图 提出者 Philippe Kruchten 提出时间 1995年 适用领域...
1、基于“41”视图的面向对象软件设计模型描述框架及其应用多年来,我们使用UML语言和Rose工具进行面向对象设计,使用SoDA工具生成设计文档。在面向对象软件设计中,产生大量的类、接口、组件、包等模型元素,以及用例图、类图、活动图、序列图、状态图等UML图。一些面向对象软件项目的模型元素和UML图多达几十至几百个,导致...
995年,Philippe Kruchten 在《IEEE Software》上发表了题为The 4+1 View Model of Architecture的论文,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关注,在这个论文中,首次提出了使用4+1视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4+1 视图的核心理念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剖析系统,看看系统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具体每个视图的含义是:1、逻辑视图:从终端用户角度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