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A 解偶联剂(uncoupier)可使氧化与磷酸化的偶联相互分离,基本作用机制是破坏电子传递过程建立的跨内膜的质子电化学梯度,使电化学梯度储存的能量以热能形式释放,ATP的生成受到抑制。如:二硝基苯酚(dinitrophenol,DNP);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UCP1)。
百度试题 题目2,4-二硝基苯酚抑制氧化磷酸化的机制是() A. 解偶联 B. 抑制电子传递 C. 抑制ATP合酶 D. 与复合体Ⅰ结合 E. 与复合体Ⅱ结合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A.解偶联
2,4-二硝基苯酚抑制氧化磷酸化的机制是 A.解偶联 B.抑制电子传递 C.抑制ATP合酶 D.与复合体I结合 A.B.C.D.
2,4-二硝基苯酚(DNP)抑制氧化磷酸化的机制是A.解偶联B.抑制电子传递C.抑制ATP合酶D.抑制复合体ⅠE.抑制复合体Ⅲ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2,4-二硝基苯酚克制氧化磷酸化旳机制是( ) A. 解偶联 B. 克制电子传递 C. 克制ATP合酶 D. 与复合体I结合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A
2,4-二硝基苯酚抑制氧化磷酸化的机制 解偶联。2,4–二硝基苯酚抑制氧化磷酸化的机制是解偶联。2,4–二硝基苯酚是一种解偶联剂,可使呼吸链的氧化与磷酸化偶联相互分离,基本作用机制是破坏电子传递过程建立的跨内膜的质子电子梯度,使电化学梯度储存的能量以热能形式释放
;在酸性环境中,解离的DNP质子化,变为脂溶性的非解离形式,因而容易透过膜,同时将一个质子从膜外侧带入膜内。;2,4-二硝基苯酚破坏了电子传递形成的跨膜的质子电化学梯度,破坏了电子传递过程与ATP合成的偶联机制,抑制了ATP的形成
2,4—二硝基苯酚的氧化磷酸化解偶联机制是什么?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答:NADPH与NADH的区别在于:前者的腺苷部分分子结构中的2’—羟基为磷酸所酯化。NADPH几乎仅用于生物分子还原性合成,而NADH主要用于它的氧化过程中去产生ATP.NADPH的2’—羟基上额外的磷酸基可作为标记,以使有关的酶能区别这两类辅酶。
2,4-二硝基苯酚的氧化磷酸化解偶联机制是什么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答:解离状态的2, 4-二硝基苯酚(不能透过膜)可以接受质子而成为易透 过膜的脂溶状态,将质子带到质子浓度低的一方,这样破坏了质子跨膜梯 度,解除了电子传递过程中的氧化作用与生成 ATP的磷酸化之间的偶联作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