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偶联剂2,4-二硝基苯酚(DNP)作为解偶联剂的作用机理是:DNP对电子的传递没有抑制作用,但是它能消除产生ATP合成所需的质子推动力。因为DNP是一种亲脂的弱酸性化合物,它能以中性的质子状态穿过线粒体脂质双分子层的内膜。当存在跨膜的质子梯度时,它在膜的酸性侧结合质子,成为一种中性的不带电荷的状态,通过扩散...
解偶联剂的作用是使氧化磷酸化的电子传递和ATP形成的两个过程分离,失去偶联关系;它只抑制ATP的形成过程,不抑制电子传递过程,使电子传递产生的自由能变为热能。 2,4-二硝基苯酚是典型的解偶联剂。在pH7的环境下,它的解离形式(酚羟基解离成阴离子)是脂不溶性的、不能透过线粒体内膜。但在线粒体膜间隙中(正常...
解偶联剂大部分是脂溶性物质,最早被发现的是2,4-二硝基苯酚(DNP),它可以将质子从膜间隙带到线粒体基质中,从而破坏质子梯度,影响了ADP磷酸化生成ATP,使ATP的合成停止。尽管没ATP合成,但电子的传递并没有抑制,使产能过程与ATP的生成脱离,刺激线粒体对氧的需要,呼吸链的氧化作用加强,能量以热的形式释放。因此,给...
其中毒机制主要是直接作用于能量代谢,刺激氧化过程,抑制磷酸化过程。急性中毒时,多表现为皮肤潮红、口渴、大汗、全身无力、高热(可达40 ℃以上)、烦躁不安、心跳和呼吸加快、抽搐、肌强直以至昏迷,最后可因血压下降、肺及脑水肿而死亡。 2,4-二硝基苯酚毒性大,一旦中毒后果相当严重。由于2,4-二硝基苯酚使用量相对...
解析 A 解偶联剂(uncoupier)可使氧化与磷酸化的偶联相互分离,基本作用机制是破坏电子传递过程建立的跨内膜的质子电化学梯度,使电化学梯度储存的能量以热能形式释放,ATP的生成受到抑制。如:二硝基苯酚(dinitrophenol,DNP);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UCP1)。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简述2,4-二硝基苯酚引起体温升高的机理。(7分)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1) 解偶联 2)只能氧化,不能磷酸化产生ATP,储存能量,故ATP/ADP比值下降,加速物质氧化释放能量,使体温升高。反馈 收藏
某种物质,如2,4-二硝基苯酚,对呼吸链的电子传递没有抑制作用,但可以抑制ADP磷酸化生成ATP的作用,使电子传递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不能用于ATP合成,把这种电子传递过程与能量储存过程分开的现象称为解偶联作用。 因ADP对呼吸链摄取氧有刺激作用,当线粒体内ADP的浓度增加时,细胞呼吸加强。而ATP对呼吸链摄取氧有抑制作用,...
2,4-二硝基苯酚的解偶联机制是什么?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答案:解离状态的2,4-二硝基苯酚(不能透过膜)可以接受质子而成为易通过膜的脂溶状态,将质子带到质子浓度低的一方,这样破坏了质子跨膜梯度,解除了电子传递的氧化作用与ATP生成的磷酸化作用之间的偶联。
试题2:2,4-二硝基苯酚主要作用于细胞的能量代谢过程,使供能物质氧化产生的能量不能用于合成ATP,进而导致细胞供能不足、脂肪分解加速,以填补能量缺口。越来越多的脂肪被氧化分解,但线粒体仍然无法合成ATP,此时就会进入“死循环”,直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