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康有为曾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于太平(世),为民主。”康有为
19世纪末,康有为曾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康有为提出这一思想学说的主旨是 A. 揭露历史真相 B. 引介西方理论 C. 推动维新变法 D. 否定儒家经典...
19世纪朝鲜《春秋》学中的尊周意识——以郭钟锡《春秋》问答为中心
能延续到19世纪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小的。如果春秋战国延续到19世纪,那么我感觉根据当时的一个情况,中国中原地区的各个国家,他们的武器装备肯定也会发展的,跟欧洲差不多,甚至更加先进,但是最后可能不会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会心疼个欧洲,一个差不多的国家,然后奉周天子,然后形成一个联盟吧你好!春秋...
你好!春秋战国不可能持续到19世纪,这已被历史证明,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会不断促进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当然你说的假如,那就是从春秋战国到19世纪社会一直都没有发展,就还是那个样子,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没有其他什么不同的。不
119世纪末,康有为曾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康有为提出这一思想学说的主旨是 A. 揭露历史真相 B. 引介西方理论 C. 推动维新变法 D. 否定儒家经典 2(2分) (2018高二上·双鸭山期末) ...
解析:(1)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利工程的兴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各国改革承认土地私有的刺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奖励耕织的政策引导;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兴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等。(2)原因: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的阻碍;根据材料“但是这些新式农机具使用...
19世纪末,康有为借《春秋公羊传》中的变易思想——“三世说”,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梁启超在《时务报》上虽不时引用“三世说”,但更多采用自然科学知识,认为万事万物,无不处于变化与进化中。这反映了梁启超() A.顺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诉求B.竭力提倡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
真不敢想象,这个假设若存在,可能中华大地国家四分五裂,战乱频频,民不聊生。分封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农业发展道路之争 1853-1856年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惨败后,痛定思痛,开始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业,由此掀开了工业化的序幕。19世纪下半期负责工商业事务的财政部倾全力实施工业化计划,大力兴修铁路。被誉为俄国工业化之父的维特,更是不遗余力地不惜重金,发展重工业。l9世纪9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