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研究表明,应用18F-NaF的PET和PET/CT相比传统方法,如全身核磁共振扫描和99mTc-MDP骨扫描,在骨转移病灶的检测方面有更好的准确性和灵敏度,有利于及早诊断肿瘤骨转移,从而对病人的及时治疗有指导意义。 目前,国内国际上普遍采用手动法制备18F-NaF注射液,也有医院利用经过改造的18F-FDG专用自动化模块或多药共享的多...
自Blau M等制备[1]并应用18F-NaF注射液后,文献[3-7]报道了许多的18F-NaF合成方法,一般分为两种:直接处理法和离子交换法。其中Na2CO3淋洗阴离子交换膜法和离子交换柱法是理想的制备方法[5-6],这两种方法的优点可以回收用过的H2O18水,但是需要特殊的设备才能回收废弃氧水。本研究利用照射靶水的直接处理法...
(均为P<0.05).注射后10 min,约有19.8%的18-NaF经肾脏排泄到膀胱中,60 min后经肾脏排泄的18-NaF平均为2.2%;其他器官放射性均相对较低.直接处理法是简单有效的制备方法,制备18-NaF注射液生物性能稳定,安全.18-NaF的骨骼/肌肉比值高,是理想的骨血流和代谢显像剂.在注射18-NaF后90 min进行PET骨显像可获得清晰...
此18F在细胞膜外产生,并通过扩散或循环到达鸡胚的其它区域。此外,一些18F聚集在鸡胚的骨结构中,其实 18F-NaF是一种常用的放射性示踪剂,用于监测成骨活性以检测骨转移。 图4. E1的CT(左)和PET(右)最大密度投影图。CT与PET图像可见骨...
—18F-NaF PET/CT全身骨显像为健康保驾护航 近日,我院核医学科传出令人振奋的消息,在我院核医学科梅丽努尔主任与援疆专家王晓燕主任的充分调研论证下,经核医学科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疆内首例18F-NaF PET/CT全身骨显像技术成功在我...
[18F]氟化钠([18F]‑NaF)是PET/CT正电子核素[18F]标记的显像药物,进入人体 后能够选择性地亲骨性吸附,提供全身骨的功能代谢和解剖定位诊断信息,是恶性肿瘤骨 转移诊断和治疗监测的一种良好手段。临床上有报道指出,[18F]氟化钠对骨转移诊断的特 异性非常高,利用[18F]氟化钠开展PET/CT全身骨显像,早期发现骨转移...
应, 经直接法处理制备得到 18 F-NaF, 可用 于人体骨血流和代谢显像研究。 8. 肾上腺显像剂。肾上腺皮质的主 要功能是分泌和产生醛固酮、皮质醇、雄 激素和雌激素。胆固醇基-p- 18 F-苯甲酸 # 125 # 中华核医学杂志2002 年4 月第22 卷第2 期 Chin J Nucl Med, Apr 2002, Vol 22, No. 2 ...
采用PET trace加旋加速器-FDG合成系统,通过^18O(p,n)^18F核反应和亲核取代反应制备^18F-FDG,放化产率约为54%,放化纯度大于95%。小鼠体内分布实验表明,^18F-FDG在心肌... 唐刚华,王明芳 - 《核技术》 被引量: 0发表: 2001年 ^18F-NaF的合成及其在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合成并检测~(18)F-NaF;...
除18F-FDG外,目前已被FDA批准的氟-18显像剂探针还有用于骨显像的18F-NaF,用于阿尔茨海默症诊断的Florbetapir F-18 (Amyvid)、Flutemetamol F-18(Vizamyl) 、Florbetaben F-18 (Neuraceq)以及用于前列腺癌显像的18F-Fluciclovine。 另外,由于18F正电子显像图像优良,且具有合适的半衰期能够使其在同一城市内或邻近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