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世纪的中国和法国共同绘就了人类文明交流史上的华彩篇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688年是中法两国正式交往的开启之年。紫禁城和凡尔赛宫是17、18世纪中
A,文景之治是在西汉时期,发生在公元前2世纪,故A项不合题意;B,贞观之治发生在唐朝,是在公元7世纪,故B项错误;C,开元盛世指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时期当时处于公元8世纪,故C项错误;D,康乾盛世是发生在清朝早期,即公元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末,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 ...
1. 十七至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这一时期,中国的疆域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状态。然而,社会动荡不安,明朝末年的连年征战导致国力日益衰退。2. 在这一时期,民众的生活异常艰难。重税和无休止的徭役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苛捐杂税的沉重负担,加上灾荒频发,使得民众困苦不堪。3...
欧洲社会对中国的崇拜 有趣的是,17至18世纪欧洲对中国的崇拜雷同于今天的中国富豪排队买香奈儿、路易威登、普拉达。那时候的欧洲贵族,以使用中国瓷器,喝中国茶为时尚。商品贸易上,清帝国常年是对外贸易顺差,大宗货物中主要是瓷器、茶叶和丝绸。法国作为当时欧洲大陆强国,引领欧洲时尚,特别是瓷器普及。因为此前欧洲...
17世纪的欧洲有科学革命,现代科学和数学得到发展,实验方法和科学理性得以建立等等。这一时期对欧洲的社会和科学影响深刻,对中国也有实质性影响。传教士有这样的作用:被派到中国来的传教士里,有一部分人是最早把欧洲的科学观念还有技术带到中国的,像地理学、数学、工程学这些。虽说有些传教士就是为了到中国传教...
17、18世纪中国达到了农业文明的最高峰,虽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由于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发展非常缓慢;第二问实际上就是要我们能够进行知识迁移,回答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与英国工业革命相比,我们缺乏政权支持、资金、技术、市场等等 分析总结。 1718世纪中国达到了农业文明的最高峰虽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18世纪(中国)。据本题材料“中国的瓷器、漆器和丝绸等产品为了输出欧洲,专门按照欧洲风格制造;欧洲的建筑、园林等装饰造型竞相采用中国题材和模仿中国风格,也融入了欧洲固有的形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东西方文化交流不断的加强,当时中国处于封建文明的最后辉煌。
17-18世纪,中国礼学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阶段?中国的礼学源自夏、商、周开始。这一时期是礼学发展的形成阶段。礼同“豊”,“豊,行礼之器也。从豆,象形”,王国维先生意为,将两串玉置于器皿中,向鬼神行礼。一、宫廷礼仪 礼仪的发展初衷源自祭祀,商代本就崇拜鬼神,其祭祀的贡品和仪式极其丰富,“殷人...
17、18世纪的中国与欧洲,在历史的长河中呈现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趋势。在中国,君主专制达到了空前强化,经济政策上重农抑商,外交采取闭关锁国的策略,这些决策影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正常发展。文化上,文字狱的实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限制了创新与自由。而同期的欧洲,政治上通过加强君主专制来对抗罗马...
封建思想落后愚昧,科技逐渐与西方脱轨,闭关锁国更是加剧了帝国覆灭,官僚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