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中药名。为豆科黄芪属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 mongholicus (Bunge) P. K. 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的根。具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的功效。主治脾气虚证,肺气虚证,气虚自汗证,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等。性...
黄芪【别名】绵黄芪、绵芪 适应症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可主治脾胃气虚、气短、反复感冒、水肿、小便不利等。 黄芪,中药材名。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的根。春、秋季采挖,除去泥土、须根及根头,晒至六七成干,理直扎捆后晒干。功能主治为: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
党参250克,黄芪250克,制何首乌200克,白糖500克。将党参、黄芪、制首乌洗净,用冷水浸透,加水适量煮沸,沸后改为文火,每半小时取一次药液,共煎3次;将3次煎液混合,去药渣,再继续用文火煎熬浓缩,到稠如膏时停火待。 8.黄芪粥 做法:黄芪20克,梗米50克。黄芪加水500毫升,煮至200毫升,去渣,入淘净梗米煮至成粥,...
1、益气固表黄芪可以益气固表,主治气虚乏力,中气下陷。 2、敛汗固脱黄芪可以敛汗固脱,主治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 3、托疮生肌黄芪可以托疮生肌,主治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 4、利水消肿黄芪可以利水消肿,主治慢性肾炎。 食用黄芪要注意什么?
【药材性状】蒙古黄芪:表面灰黄色,栓皮不易脱落。质硬而韧,断面纤维性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气微,味微甜,有豆腥味。膜荚黄芪:表面灰黄色、黄棕色,质硬,较难折断。【性味归经】性微温,味甘。归脾经、肺经。【功效与作用】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黄芪,学名为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unge 豆科蝶形花亚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高度在1米以下,主根肥厚,木质,多分枝,表面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表面有细棱和白色柔毛。二 叶为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13-27片,叶柄长1公分左右;托叶离生,卵形或披针形;小叶片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先端钝,基部圆形,...
生用黄芪,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 2.补气养血 蜜炙黄芪有补气、养血、益中功效,适用于内伤劳倦、脾虚泄泻、气虚、血虚、气衰等症。 3.降血压 现代医学证明,黄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双向调节血糖、...
拉丁名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又名黄耆,王孙、百药棉、箭芪,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植物黄芪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中药材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 【性味归经】 中医认为,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药用部位为其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