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这件《发愿文》曾经在书法史上经过了多次的递藏,现在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当中,此卷乃是一个横幅长卷,每一个字的大小大约在8公分左右,这样的字号在古代是很大的字,在古代的书法作品当中也颇为罕见。黄庭坚的字是后世学习大字书法入门的一个敲门砖,并且黄庭坚对于点画变化的处理,纵观整个书法史都无人能够...
这篇《发愿文》写得诚恳而真切,当然黄庭坚也同我们普通人一样,经常受到了某种触动,然后立志做一件事情,但也往往会半途而废,我们不知道黄庭坚把自己的这份“誓言”坚持了多久,知道了黄庭坚十多年之后被贬黔中,整日与好友饮酒作乐,并有官妓相陪,可以说早已经将这份《发愿文》抛到了脑后。但这丝毫不影响黄...
黄庭坚书《发愿文》,系行楷,原墨迹为手卷。凡69行,每行字数不一,共320字,重3字。 黄庭坚书《发愿文》,系行楷,原墨迹为手卷。凡69行,每行字数不一,共320字,重3字。 黄庭坚书《发愿文》,系行楷,原墨迹为手卷。凡69行,每行字数不一,共320字,重3字。 黄庭坚书《发愿文》,系行楷,原墨迹为手卷。凡69行...
从黄庭坚的行帮手札墨迹看,其撇捺开张、字形扁阔、字势向右上扬等,都明显表现出苏轼书法的特征,甚至有些夸张强调,唯嫌生涩,未有苏书圃熟也。而黄庭坚以禅悟书当与苏轼互为影响。如苏轼《祷雨帖》,笔意极似黄庭坚,特别是其末尾数字,从容娴雅,行笔松...
黄庭坚:戒酒戒色,好好写字! 黄庭坚是个“狠人”,这个“狠”是对自己。 男人,搞艺术的男人,有时候就是要对自己“狠”一点,才能有所作为。 黄庭坚年近40岁的时候,经过江苏泗洲僧伽塔,有感于斯,对佛祖发大誓愿,从今以后痛戒酒色与肉食,但朝粥午饭,如浮屠法,入一切智,遂作此《发愿文》。我们来欣赏一下:...
黄庭坚书《发愿文》,系行楷,原墨迹为手卷。凡69行,每行字数不一,共320字,重3字。 黄庭坚《发愿文》 释文: 菩萨狮子王,白净法为身, 胜义空谷中,奋迅及哮吼。 念弓明利箭,被以慈哀甲, 忍力不动摇,直破魔王军。 三昧常娱乐,甘露为美食, 解脱味为浆,游戏于三乘, ...
《发愿文卷》作于黄庭坚39岁左右,用笔中锋直落,逆入平出,无明显提按动作,只有个别长横提按对比明显一些,显示出用笔清劲的特点。在众多研究成果中,很多学者都将《发愿文》作为他开始学佛的标志。确实,黄庭坚撰写的《发愿文》是研究其佛教信仰的重要文本。
和以往我们见到的黄庭坚的书法相比,的确,这篇《发愿文》显得与众不同,格格不入,刷新了我们对黄庭坚书法的认识,在用笔上更加清劲,而且笔笔中锋,尤其是大量使用了逆入平出,这种禅意的效果更加明显,很多人看到这样的作品后,纷纷说道,这是黄庭坚学佛的开始,虽然是句玩笑,但是也真正反映了他书法的变化,点画...
宋代代表性诗人、佛教大居士黄庭坚(1045-1105)自幼即博览儒释道典籍,好学深思。经过长时期的思想抉择,他于元丰七年(1084)在泗州僧伽塔写下《发愿文》,忏悔发愿,持守戒律,正式把佛教作为自己的心灵归依。黄庭坚书《发愿文》,系行楷,原墨迹为手卷。凡69行,每行字数不一,共320字,重3字。《发愿文》用笔...
黄庭坚《发愿文卷》,纸本,行楷,33×679cm,元丰七年(1084)书于泗州(今江苏泗阳),现藏台湾林柏寿兰千山馆。 《发愿文卷》作于黄庭坚39岁左右,用笔中锋直落,逆入平出,无明显提按动作,只有个别长横提按对比明显一些,显示出用笔清劲的特点。黄庭坚书风成熟后的那种过分强调用笔提按的习气在此卷中尚未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