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属木而心属火,肺属金而肾属水。是人之五行也。 五行之中,各有阴阳,阴生五脏,阳生六腑。 肾为癸水,膀胱为壬水; 心为丁火,小肠为丙火; 肝为乙木,胆为甲木; 肺为辛金,大肠为庚金。 五行各一,而火分君相,脏有心主相火之阴,腑有三焦相火之阳。 肝藏血,肺藏气,而...
柔四逆散。 7、薄荷 薄荷,清凉宣散,轻轻地宣达上焦较表浅的郁结之气,力量较弱。 气柔和,即清凉又宣散,宣散时对气的损伤很小,煮10分钟即可。 中耳炎:焦栀子3,薄荷12,一起用。 8、香附 香附疏肝偏深部,气柔和,去心内愤懑之气,凡心情压抑,想不开,只要用香附和薄荷,很快缓解。 疏肝作用从内部到外来说:...
入心为赤,入脾为黄,入肺为白,入肾为黑。心主五臭,五藏之臭,皆心气之所入也。入脾为香,入肺为腥,入肾为腐,入肝为臊。脾主五味,五藏之味,皆脾气之所入也。入肺为辛,入肾为咸,入肝为酸,入心为苦。肺主五声,五藏之声,皆肺气之所入也。入肾为呻,入肝为呼,入心为言,入脾为歌。肾主五液,...
黄元御解说内经、伤寒理论,归纳起来就是:人是一个小宇宙,它的循环运行就是一个圆圈。 取象比类是中医的一个最常见又最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中医理论的创始多根据这种思维方式。故理解中医的理论,要回到肇始时的思维方式,否则就是对中医...
黄元御,字坤载,清乾隆时期人。这个人有文采,有悟性,医理直追古圣,独尊崇黄帝,岐伯,扁鹊,张仲景,其余诸家不放在眼里。很像小说中的黄药师。无论性格还是文采乃至所学,涉及易经,阴阳五行,医理。其实他本人在清朝时,确实被称为黄药师的。我是偶尔翻阅到《四圣心源》的。我对这本身的评价就是,医理所...
内容提示: 《四圣心源》 黄元御 著 自叙 内容: 医有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圣之书,争光日月。人亡代革,薪火无传,玉楸子悯后世作者不达其意,既解《伤寒》、《金匮》,乃于己巳二月作《四圣心源》,解内外百病,原始要终,以继先圣之业。创辟大略,遇事辍笔。庚午四月,北游帝城。十一月终,南赴清江。 辛未...
直至乾隆十七年(1752)十月,黄元御写毕《天人解》一章,经过四年时间,《四圣心源》终于脱稿。在《天人解》中,他极力阐发《内经》:“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的观点,高度重视阴阳五行学说的运用,并善与四时相联系,从阴阳变化、五行生克、脏腑生成、气血原本以及精神化生等方面阐述气化自然的妙义,影响巨大。
祖气之内,含抱阴阳,阴阳之间,是谓中气。中者,土也。土分戊己,中气左旋,则为己土;中气右转,则为戊土。戊土为胃,己土为脾。己土上行,阴升而化阳,阳升于左,则为肝,升于上,则为心;戊土下行,阳降而化阴,阴降于右,则为肺,降于下,则为肾。肝属木而心属火,肺属金而肾属水。是人之五行也。
《四圣心源》是清朝黄元御1753年撰写的医书。黄元御将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视为“医中四圣”,《四圣心源》阐发《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蕴义,是一部包括中医基本理论和部分临床医学的综合性著作。 他重视脾胃中气的升降合宜。他指出:“人与天地相参也。阴阳肇基,爰有祖气,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