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附子细辛汤,中医方剂名。出自《注解伤寒论》卷六。具有助阳解表之功效。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无汗恶寒,发热蜷卧,苔白,脉反沉者。歌诀 麻黄二两细辛同,附子一枚力最雄。始得少阴反发热,脉沉的证奏奇功。组成 麻黄(去节)二两,细辛二两,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用法用量 上三味,以水一斗,...
例如,过敏性鼻炎秋冬易发,着凉易起,晨起、夜间加重,故肺寒为病机之本,其他诸如卫气虚、气血不足兼风热、郁热等不一而足,但温肺为第一要务,是以麻黄细辛附子汤为常用之方,余药据病情不同而量加之,即所谓:“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解析方证,抓住关键《伤寒论》第301条“少阴...
原按:本方即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而成,因清涕多和头痛甚,加蒿本、羌活以解之;感寒数日不解,加炙甘草安内攘外,调和诸药,兼取麻黄附子甘草汤之义。服1剂药后其病状减半,又服1剂,脉静身安。摘自:裴永清,伤寒临床应用五十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219《经方...
原文: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少阴病,意思是原本的体质是阳虚里寒的体质,一般是不发热的,应该怕冷,现在反而见到发热,发热恶寒就是太阳表证,脉应该是浮的,但现在见到脉沉,沉主里啊,正常的阳虚里寒是怕冷,脉沉;正常的太阳表证是,发热,脉浮,现在既发热又脉沉,说明既有表证,也有里证,也...
【原文】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诠释】少阴病原本不发热,今发热者,故加一个“反”字,乃异常之变耳。少阴病阳虚里寒,当四肢逆冷,今发热恶寒者,是少阴病兼有太阳表邪是为两感,表里同病也。脉沉者,是少阴里寒之本脉,即使感受寒邪,脉亦不应浮,故治宜制附子内温少阴经脉,...
【中医十大类方】麻黄附子细辛汤 《伤寒论》 麻黄二两(10g) 附子一枚(10g) 细辛二两(10g)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临床可见一些患者,他们的感冒、发热、关节痛、咳喘、心脏病、过敏性鼻炎等,常常表现...
3695 刘渡舟伤寒论少阴病 by:自然张君 4297 《医宗金鉴》童声原文朗读(少阴篇) by:拾卉 2544 吴鞠通《温病条辨》原文朗读 by:伏羲岐黄之道 12.4万 吴鞠通《温病条辨》原文朗读 by:小郎中说 3287 《温病条辨》原文诵读【全集】 by:易初嘉禾 404 脾病辨治 by:无尽武装love ...
少阴水脏,其脉自沉,乃始得病时,反发热而脉沉者,是已传肾脏,而犹带表寒。内有少阴,则宜温里,外有太阳,则宜发表,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散太阳之外寒,附子温少阴之内寒,细辛降阴邪之冲逆也。 温里以发表,少阴之汗法如此。此与太阴病,发热头痛,脉反沉章同。
麻黄细辛附子汤是一剂中药方剂,出自《伤寒论》,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发热,恶寒甚剧,虽厚衣重被,其寒不解,神疲欲寐,脉沉微。暴哑。突发声音嘶哑,甚至失音不语,或咽喉疼痛,恶寒发热,神疲欲寐,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病窦综合征、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