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杂志13日报道我国发现迄今唯一确切的侏罗纪鸟类——政和八闽鸟。通过研究政和八闽鸟,我国科研人员发现,现代鸟类的体型结构在1.5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就已出现。这一发现将现代鸟类的关键特征——尾综骨的出现时间提前了近2000万年。恐龙演化成鸟类,无疑是生命演化历史中最震撼的一幕。理论上,鸟类多样性的增加...
一、鸟类化石 经过多年的研究积累,现今辽西热河生物群中已发现的化石包括了无脊椎动物的腹足类、双壳类、叶肢介、介形类、虾类、蛛形类和昆虫;脊椎动物的鱼类、两栖类、龟鳖类、离龙类、有鳞类、翼龙、恐龙、鸟类和哺乳类;以及藻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 20多个门类的数千种化石。这些古生物化...
据推测,始祖鸟的个体大小与现生的乌鸦相仿,具备简单的飞行能力。其翼展约为45厘米,体长与人的单脚长度相当,体重估计在311至510克之间。这一珍贵的化石发现于距今约1.5亿年的侏罗纪晚期,是迄今为止已知最早的鸟类化石,为揭示鸟类起源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图为始祖鸟羽毛的特写图片。关于鸟类的起源,学术界存在多种...
比始祖鸟更早 我国发现最古老鸟类化石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联合发现了鸟类化石“政和八闽鸟”。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鸟类之一,将现代鸟类身体构型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近2000万年。相关成果2月13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文章中评价:“政和八闽鸟是里程碑式的发...
最古老的短尾鸟类,这也是目前全世界最早、最古老的鸟类化石——“政和八闽鸟”(Baminornis zhenghensis),大约与长尾的始祖鸟(Archaeopteryx)同时代,将鸟类起源的时间推进到了中侏罗世晚期(1.72亿年–1.64 亿年前),将失去长尾(更接近现代...
2023年12月10日,《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重磅论文,一个国际古生物学家小组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古老的现代鸟类化石,可以追溯到恐龙时代。这一发现为了解鸟类进化时间提供了线索。这块颅骨化石距今 6670 万 - 6680 万年,被研究人员亲切地称为 “神奇的鸡”,具有可见于当今鸡鸭的一些特征。这一发现表明,现代鸟类恰好...
记者从山东省诸城市恐龙文化研究中心获悉,当地发现的距今1亿多年早白垩世的鸟类足迹化石近日获正式研究命名——“玲珑诸城鸟足迹”。据诸城市恐龙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馆员张艳霞介绍,白垩纪不仅是恐龙等脊椎动物的重要辐射演化时期,也是鸟类广泛发育时期,国内外发现了大量早白垩世的鸟类足迹化石,对于了解白垩纪古地理、...
1982年甘肃玉门偶然发现的一件中生代鸟类化石,拉开了我国中生代鸟类研究的序幕。这件仅仅保存了一侧不完整的后肢的古鸟类化石,在1984年被命名为“甘肃鸟”。化石一经发现,便开始受到国际上同行的关注。然而,真正填补了这一早期鸟类进化历史空白的,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来自辽西的一...
王敏供图现生鸟类头骨可动性的发生依赖于两个通道——头骨“侧面通道”和“腭部通路”,分别是由方骨-颧骨-方颧骨-上颌关联而成的头骨“侧面通道”,和由方骨-翼骨-颚骨-犁骨在腭面构成的“腭部通路”。但反鸟类化石的CT复原显示,该化石鸟类的“侧面通道”并不发育,“腭部通道”也未出现。这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徐星介绍,过去二三十年,我国东北地区发现了大量带羽毛的恐龙以及残留恐龙特征的古鸟类化石,成为国际恐龙研究的最大热点,为“鸟类起源于恐龙”学说提供了化石铁证。此次大展汇集了凌源中华鸟龙、中国华诞龙、胡氏耀龙、董氏尾羽龙、赫氏近鸟龙、赵氏小盗龙、顾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