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杜甫西去长安,李白再游江东,两人在鲁郡东石门分手,临行时李白写了这首送别诗。题中的“二”,是杜甫的排行。“醉别复几日”,没有几天便要离别了,那就痛快地一醉而别吧!两位大诗人在即将分手的日子里舍不得离开。“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鲁郡一带的名胜古迹,亭台楼阁几乎都登临游览遍了,“登临遍...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唐〕李白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注释】此诗写于745年,李白被“赐金放还”之后。李白和杜甫在鲁郡再次相逢。分别之时,李白写下此诗。杜二甫即杜甫。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 A. 作者在首...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①(唐)李白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②。秋波落泗水③,海色④明徂徕⑤。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注释:①鲁郡:汉吕后封其婿居鲁国,后
⑴石门:山名,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北。山不甚高大,石峡对峙如门,故名。杜二甫:即诗人杜甫,因排行第二,故称他为杜二甫。⑵池台:池苑楼台。⑶金樽开:指开樽饮酒...创作背景 更多 作者:佚名此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四载(745年)秋天。李白于天宝三载(744年)被“赐金还山”,离开了长安,到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李 白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①,海色明徂徕②。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注]①泗水:古河名,在今山东省西南部。②徂(cú)徕(lái):山名,在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南。15.颈联的“明”字用得非常生动传神,请结合诗歌分析其妙处。(5分) ...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①【唐】李白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②。秋波落泗水③,海色明徂徕④。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注释】①杜二甫:即诗人杜甫,因排行第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词汇理解: 醉别:酒醉后的离别。 复:又,再。 登临:登山临水,游览胜地。 池台:池苑楼台。 石门:山名,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北。 秋波:秋天的水波。 泗水:水名,在山东省东部。 海色:海上的景色。 徂徕(cú lái):山名,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 飞蓬:一种植物,常随风飞扬旋转,这里比喻远...
不久就暂时分手。次年春,两人又在鲁郡(今山东兖州)重逢,同游齐鲁。深秋,杜甫西去长安,李白再游江东,两人在鲁郡东石门分手。临行时李白写了这首送别诗。《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李白 翻译、赏析和诗意醉别再几天,登临遍池台。什么时候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季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而且全部手中杯。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唐·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译文 离痛饮后大醉而别还有几日,我们登临遍附近的山池楼台。 什么时候在石门山前的路上,重新有我们在那里畅饮开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