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了运城市崔家河遗址考古发掘资料,该遗址属于距今5500余年的仰韶中期庙底沟文化,并出土了一件同时期罕见的彩陶鱼纹盆。这件彩陶鱼纹盆口径23.3厘米,沿宽6厘米,通高10.4厘米,从形状看,沿面及腹部涂了一层薄薄的米白色“陶衣”,上绘黑彩,沿面绘弧线三角及斜线纹,腹部绘鱼纹,...
每一件彩陶鱼纹盆都仿佛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神秘故事,让我们一起穿越时光,探索这些古老的艺术品吧! 三鱼纹彩陶盆的艺术特点🎨 三鱼纹彩陶盆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经典作品,1955年在陕西西安半坡出土。它的盆沿装饰了一周宽带纹,盆外壁以彩绘绘有三条张嘴露齿的鱼,嘴唇翘起,似在游动。整个盆状器物高约15厘米,...
姜寨遗址发现了三件较完整的人面鱼纹彩陶盆,目前都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上世纪七十年代,姜寨遗址进行了十一次发掘。在第六次发掘中,发现了三件较完整的人面鱼纹彩陶盆,目前都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第六次发掘是在1974年9月到12月进行的。这三件人面鱼纹彩陶盆,内壁上也都是两组点对称图案。除了一组人面鱼纹...
彩陶鱼纹盆为泥质红陶。宽折沿,腹近直,大平底,沿下有残鋬。沿面及腹部涂米白色陶衣,其上绘黑彩,沿面绘弧线三角及斜线纹,腹部绘鱼纹,鱼身微胖修长,嘴微张,网格状鱼鳞,剪刀尾,且绘有背鳍、腹鳍,栩栩如生,首尾相接,呈追逐游弋状。口径23.3厘米, 沿宽6厘米, 底径24厘米,通高10.4厘米。据考...
人面鱼纹陶盆是由细泥红陶制作,呈砖红色,造型为盆钵形,大口、深腹、圆底,口沿为宽边卷唇。口沿上涂黑彩、环绕陶盆内壁用黑彩绘出两组彩绘图案,一组为鱼纹,一组为人面鱼纹,手法夸张大胆,尤其是人面鱼纹,人面作圆形,五官高度图案化,口衔双鱼,头顶有三角高...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1月27日发布考古新发现,在夏县崔家河遗址整理的一处灰坑,属典型仰韶中期庙底沟文化,出土了同时期罕见的彩陶鱼纹盆一件。彩陶鱼纹盆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崔家河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埝掌镇崔家河村东北部,属运城盆地东部,东北距东下冯遗址约1000米,西南距西阴遗址约6000米。20世纪50...
1、人面鱼纹彩陶盆的奥秘 人面鱼纹彩陶盆,作为原始社会彩陶文化的瑰宝,承载着远古人类的智慧与艺术。其独特的人面与鱼纹相结合的图案,不仅令人叹为观止,更引发了人们对那个时代生活、信仰与文化的无尽遐想。彩陶艺术诞生于一个无阶级压迫的原始社会,因此,它呈现出热烈、明朗且充满童真的独特气质,为中国的艺术审美...
人面鱼纹盆可以说是史前文化的代表符号了,中学的历史课本上就有,一提起人面鱼纹盆,大家想到的都是半坡遗址,读了《中国历史密码》一书中关于姜寨遗址的介绍,才知道人面鱼纹盆并非半坡所独有。目前为止,中国共有四处遗址都发现了人面鱼纹盆,分别是西安半坡遗址(7件)、临潼姜寨遗址(3件)、宝鸡北首岭遗址(1残片)和西...
人面鱼纹彩陶盆属于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地区的一种文化,其年代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仰韶文化的典型特征包括彩陶制作、定居农业、饲养家畜等。人面鱼纹彩陶盆作为一件典型的彩陶制品,其制作工艺和风格与仰韶文化的其他彩陶文物相吻合。人面鱼纹彩陶盆的图案具有仰韶...
鱼纹盆是仰韶文化时期的典型器物,出土于陕西半坡遗址,距今约7000年。 盆内壁绘有人面与鱼纹结合的图案,象征着灵魂自由、生殖企盼和图腾崇拜。 鱼纹可能代表了当时人们的图腾崇拜,寓意氏族繁荣和子孙兴旺。 人面与鱼纹的结合,可能象征着巫师请鱼神附体,为夭折的儿童招魂祈福。 瓮棺是史前时期最早的墓葬形式,鱼纹盆常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