鹄奔亭位置不定,我们以石室岩和羚羊峡为参照。《元和郡县志》载唐朝高要县治北五里为石室岩,水路至羚羊峡三十里。若县治在渡头村,则距离不符,故否定此说。唐朝高要县治位于今肇庆古城周边。据万历《肇庆府志》载,县治北六里有定山,下有石室,称崧台山;东三十里则为高峡山(即羚羊峡)。总体而言,万历《...
高要市(县级市)属于广东省 高要县位于广东中部偏西、西江中下游,东经112°11′~112°50′、北纬22°47′~23°26′,属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和肇庆市经济发展中心区.东邻佛山市三水区,南与佛山市高明区、新兴县接壤,西连云浮、德庆,北接广宁、四会县.东与珠江三角洲腹地接壤,西与粤西相联,处于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
本吧热帖: 1-高要灾茁 2-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3-打工心累,租个山场准备养老 4-最近打算供楼,南岸有没什么新楼 5-高要首富系边个呀? 6-高要白诸布院陈氏族先祖来自南雄珠玑巷 7-肇庆小鹏汽车工厂大量招人(包进) 8-肇庆-高要方言分布,欢迎补充 9-大家觉得力士加油站的油怎么
高要县历史悠久,其沿革概述如下:起源与得名:高要县起源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因羚羊峡而得名,历时二千余年未改县名,为广东罕见。西汉至南北朝时期:西汉时期,高要县隶属于苍梧郡;三国时期,属吴国,后隶广州苍梧郡;南朝宋元嘉年间改隶南海郡,梁天监六年置高要郡。隋唐至明清时期:隋开皇九年废...
高要县,起源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因羚羊峡(古称高要峡)而得名,历时二千余年未改县名,为广东罕见。其地理位置独特,粮仓丰足,自古以来是统治者控制西江流域的首选之地。西汉时期,高要县隶属于苍梧郡;三国时期,属吴国;黄武五年(226年)又隶广州苍梧郡;南朝宋元嘉中(424~453年...
历史地名> 高要县 西汉置,属苍梧郡。治所即今广东肇庆市。明郭子章 《郡县释名》 广东卷: “有高要山,一名高要峡。” 县以此名。南朝宋改属南海郡。梁为高要郡治。隋平陈废郡,改为端州治。大业初为信安郡治。唐复为端州治。北宋为肇庆府治。元为肇庆路治。明、清为肇庆府治。民国初属广东粤海道。1920年...
现就高要古代在岭南的政治、军事、经济地位分述如下: 一、西江下游的主要政治中心 高要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时期,本地为百越民族的居住之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高要属南海郡,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南越,始置高要县,以羚羊峡山高险要而得名。梁天监六年(公元507年)置高要郡,从此高要升为地区中心。明...
9月12日,农业农村部正式公布了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肇庆市高要区成功入选,成为全省三个示范县创建单位之一。按照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以创新的思路、务实的举措做好示范创建工作。一是强化责任落实。省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搞好指导服务。示范县...
高要县位于中国广东,历史上的粤剧起源于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地区出现。粤剧融合了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表演艺术,每个行当都有独特的服饰打扮。最初的演出语言为中原音韵,后在清朝末期改为粤语,以方便广州人理解。2006年,粤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粤剧...
众所周知,肇庆府署在今端州区披云楼与丽谯楼之间的肇庆府署遗址公园,但高要县署在哪里就鲜为人知了。据肇庆市端州区史志办主任科员、肇庆名城与旅游发展研究会理事郭剑泉介绍说:“高要县署在肇庆市第十五小学城中路旁,后来开通人民中路,占了一部分,另一部分建教工宿舍,就是现在人民中路路口西侧。”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