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除鞑虏是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之后确定的纲领之一,当年10月孙中山即将此口号改为“民族主义”。1906年10月,孙中山与黄兴、章太炎制订《军政府宣言》,再次提出“驱除鞑虏”口号,但当年12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演说中不提“驱除鞑虏”,专述“民族主义”,还对民族复仇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从此以后,...
解析 B 正确答案:B 解析:“五四”运动中最著名的口号之一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1905年,孙中山和黄兴等革命先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为政治纲领。故本题判断错误。 知识模块:人文历史反馈 收藏 ...
驱除鞑虏什么意思 赢政 “驱除鞑虏”,乃是指赶走北方少数民族,如满族等。此词最初源自朱元璋之北伐檄文,其言“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在历史的演变中,“驱除鞑虏”这一口号,承载了反抗外来统治、追求民族独立的深刻内涵。 于古代,特别是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鞑虏”常被用来指代某些外来或异族...
“驱除鞑虏”指的是赶走北方少数民族,鞑虏是历史上汉人对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如蒙古族、满族等的蔑称。清末同盟会曾有“驱逐鞑虏”等纲领,是借鉴自元末明初朱元璋“驱除胡虏”的北伐檄文,民国后放弃该口号转为“五族共和”。 驱除鞑虏口号是谁提出的 驱除鞑虏口号是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是孙中山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在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十六字纲领,这也代表了清末民主革命的几大目标。 所谓"鞑虏",是当时对满洲人的一种不友好的称呼。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实际上代表了自1644年清朝入主中原以来,许多人持有的一种观念--清朝为异族入侵,并非华夏...
1905年,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是指( )A. 推翻满清贵族的统治B. 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C.
据材料可知,同盟会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曾把它解释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其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为民族主义,就是用暴力推翻满清贵族(清政府)的君主专制统治,实现民族独立自主。故其中的“鞑虏”是满清贵族(清政府),A项正确;同盟会纲领...
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口号,而非实际要将满族人驱逐出境。事实上,孙中山在革命过程中并不主张对满族人进行大规模的驱逐或屠杀,他强调的是推翻清朝专制统治,而不是针对某个民族的种族清洗。在辛亥革命成功之后,新生的中华民国政府也没有采取大规模排斥满族人的政策,很多满族人继续在新政府中担任职...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只是日本以一明末大儒夙愿作为借口来侵略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句话在中国历史上主要出现过三次,第三次是灭清时的口号;第二次是中日“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喊出来口号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第一次是明太祖朱元璋攻打蒙元的时候喊出来的口号。元朝时期,汉人的地位最低,而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