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源于朱元璋反元口号“驱除胡虏,恢复中华”,1905年又将“恢复中国”改为“恢复中华”。这一变化反映了孙中山 A. 具有种族革命倾向 B. 带有狭隘的民族观念 C. 追求民主革命的目标 D. 倡导各民族一律平等 相关知识点: ...
据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创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家是孙中山。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创立...
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政治纲领的是:( )A. 太平天国B. 义和团C. 兴中会D. 同盟会
1905年孙中山领导成立中国同盟会,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的革命政党是同盟会. 故选D. 本题考查同盟会...
这一口号的提出,比同盟会早了538年。 因其内容顺应民心,从而有力配合了北伐军事行动,为明朝的建立奠定基础。《谕中原檄》的影响亦十分深远,不少汉民族主义者都对该文推崇有加,其中“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亦演变为清末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只是,由于这一口号具有较浓烈的民族复仇论,受到不少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在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十六字纲领,这也代表了清末民主革命的几大目标。 所谓"鞑虏",是当时对满洲人的一种不友好的称呼。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实际上代表了自1644年清朝入主中原以来,许多人持有的一种观念--清朝为异族入侵,并非华夏...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谁..“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八个字是明朝朱元璋和清朝孙中山提出的口号,用以反对当时的蒙古和满族统治者,并宣称恢复中华统一。虽然有人认为“鞑虏”一词指代的并非只是蒙古和满族,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些民族确实
1905年,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是指( )A. 推翻满清贵族的统治B. 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C.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由孙中山在1905年所提出十六字政治纲领的前两句。旨在推翻当时由满族所建立封建王朝大清帝国,恢复中国各民族本身的民族文化传统,建立由汉族掌权的新政府。词句出处 公元1367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准备北伐时发表《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檄文中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