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成佛的概念源于禅宗,最早由中国南北朝时期的高僧达摩所创立的,后来传入日本成为日本禅宗的核心教义之一。它与其他宗派所寻求的渐次修行的路线不同,认为通过直接体验现实来实现觉悟,而不是通过持续的修行和苦行。 在顿悟成佛的理念中,修行者不是通过排除或逃避外界的诱惑和痛苦来达到觉悟,而是要直面和深入观察内心和...
什么是顿悟成佛?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1)佛教禅宗的基本观点。 (2)东晋僧道生著《顿悟成佛义》,首倡此顿悟成佛说。禅宗五祖慧能将其进一步发展。认为历来认为神圣的佛和佛经其实都在人自心之中,从自心顿现真如佛性而成佛所以可能。指出:“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向何处求佛?”从而,向外求...
当时的佛教界为之震动。道生法师不但没有违背佛意,反而提前领悟了佛陀的真实教导。他的“顿悟成佛”之说,不仅契合佛陀本怀,更为中国佛教开辟了新的道路。他把印度佛教“渐修”的观念,与中国固有的“直心是道”思想相结合,开创了中国佛教独特的修行方法。这种思想对后来的中国佛教产生了深远影响。禅宗二祖慧可大...
《六祖坛经》作为禅宗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强调了“顿悟成佛”的理念,即每个人内心深处都蕴含着无上的智慧和佛性。慧能大师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揭示了禅宗对于心灵觉悟的核心思想——真正的智慧并非外求,而是内在于每个人的心中,等待着被发现和觉醒。正如你提到的,“智慧本在,只待心悟”,这句话深刻反映了禅宗的...
慧能主张成佛在于一念领悟,刹那之间,而不在于长期修习。这种思想与传统佛教依靠他力求得解脱的信仰相反,突出了个体的能动性和自力信仰。其实,“顿悟成佛”说并非慧能第一个提出来的,但是慧能的“顿悟”是在对印度经典无情排斥的基础上成立的,他突出强调不立文字,与传统的读经讲法的佛法传授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慧能浅浅一笑,他心里非常清楚,自己的“顿悟成佛”说,具有怎样的震撼力,比八级地震剧烈,比十二级台风强劲,足以惊天地,泣鬼神,使日月黯淡,星光失色!他的声音像二月春风,和煦地吹拂着每个人的心灵:“你们要明白,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性,即是佛心。心外无法,心外无佛。一切万法,尽在自身。成佛,只是在自悟...
顿悟成佛指无需长期修行,一旦把握到佛教的真理,即可以突然觉悟成佛。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对 华严寺弥陀殿上的匾额“顿悟成佛”,是佛教关于成佛的方法、途径的一种主张,与渐悟成佛相对。指无需长期修行,一旦把握到佛教的真理,即可以突然觉悟成佛。
佛教:道生的“顿悟成佛”和判教起源 在古代的南北朝时期,道生在佛性说的基础上,又提出了顿悟成佛论。什么是顿悟成佛呢?就是说,佛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真理湛然常照,本不可分”,因此领悟佛理亦不能分阶段实现,要么就完全证悟它,以不二的智慧与佛理完全合一,要么就完全没有证悟它,之间没有...
“顿悟成佛”是慧能及《坛经》的核心思想之一,是慧能为首的南禅区别于以神秀为首的北禅的重要标志。慧能将他倡导的言教直接地称为“顿教”。慧能及《坛经》在《坛经·般若品》中集中论述了顿悟的含义和作用。他说:“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又说他用自己的亲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