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3月22日,中共中央批转中共鞍山市委《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毛泽东在为中央所写的批示中把鞍钢的经验称为“鞍钢宪法”,要求一切大中企业、大中城市学习这一经验,有领导地开展大规模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鞍钢宪法的主要内容是: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政治挂帅,大搞群众...
60多年来,鞍钢坚持弘扬“鞍钢宪法”精神,实现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为钢铁报国、钢铁兴国、钢铁强国作出巨大贡献。进入新时代,鞍钢深度总结、精准提炼新实践,赋予新时代“鞍钢宪法”新的内涵:强化政治担当、加强党的领导、依靠职工群众、坚持“两参一改三结合”、推进改革创新,以鲜明的时代特征、理论...
1960年3月22日,中共中央批转鞍山市委《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毛泽东代中央起草批示,将鞍钢实行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制度称作“鞍钢宪法”,要求在工业战线加以推广。这是新中国工业企业发展进程中的大事件,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年10月—2019年9月)》。 “...
鞍钢宪法在远东,在中国出现了。这是第三个阶段。现在把这个报告转发你们,并请你们转发所属大企业和中等企业,转发一切大中城市的市委,当然也可以转发地委和城市,并且当作一个学习文件,让干部学习一遍,启发他们的脑筋,想一想自己的事情,在一九六O年一个整年内,有领导地,一环接一环、一浪接一浪地实行伟大的马克思...
“鞍钢宪法在远东、在中国出现了……”位于辽宁省鞍山市的鞍钢博物馆,展厅内悬挂的四块铜板上,毛泽东同志60余年前批示的“鞍钢宪法”手迹仍然遒劲。 成立于1948年的鞍山钢铁公司(以下简称“鞍钢”),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被誉为“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
从此,鞍.钢宪法随着毛.主.席的这个指示,深入到中国社会主.义企业的角角落落,成为公有制企业的生命力源泉,将社会主.义企业管理上升到了一种新的境界。 鞍钢宪.法的主要内容是: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实行民.主管理,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员在生产实...
1960年3月22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转发鞍山市委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报告的批语,认为鞍山钢铁厂“创造了一个鞍钢宪法”,值得学习推广。 鞍山地区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具体做法是:第一,大力改进操作技术,挖掘设备潜力,不断提高...
“鞍钢宪法在远东、在中国出现了……”位于辽宁省鞍山市的鞍钢博物馆,展厅内悬挂的四块铜板上,毛泽东同志60余年前批示的“鞍钢宪法”手迹仍然遒劲。 成立于1948年的鞍山钢铁公司(以下简称“鞍钢”),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被誉为“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
今年3月22日是毛主席“鞍钢宪法”重要批示64周年。认真学习研究毛主席批示(即《中央转发鞍山市委关于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报告的批语》,见【附录】)以及“鞍钢宪法”的具体内容,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正在从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笔者认为,“鞍钢宪法”不仅是一部社会主义企业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