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面临的这一严峻形势,固然与文化生态环境的变化、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受外来文化的影响等因素有关,但也不可忽视人为因素的破坏,诸如不当的利用、破坏性的开发等,要实现“非遗”的科学保护,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活在当代、融入民众的生活,坚持正确的保护理念和科学的保护方法是须臾不可缺的。 犹如鱼儿...
伴随民族文化主权意识增强, 非遗保护深入发展, 近年我国实现了“非遗保护工作从‘抢救保护、建章立制’的基础工作阶段转入‘巩固抢救保护成果, 提高保护传承水平’纵深发展阶段的一次大跨步”。
近年来,榆林市立足非遗文化特色,通过民俗活动、非遗培训、课堂教学等形式,创新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着力推进非遗融入现代生产生活,以“新”思路开展“新”局面。传统非遗 更需要“摩登”表达 谈起非遗,古老、传统、陈旧是很多人固有的印象标签,但在绥德县远竹中学的操场上,每天下午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学生们踏着...
通过对饮食类非遗的研究和传播,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 1.2 国内外饮食类非遗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生活性保护视域下,饮食类非遗研究已成为关注热点。国内外学者对饮食类非遗的研究逐渐深入,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 从国内研究现状来看,饮食类非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口号是“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激发非遗活力 创造美好生活”“乡村振兴 非遗同行”。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非遗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非遗保护社会氛围、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建议国家财政部参照文保单位投入方式,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专项资金,加大对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国家级、世界级的非遗保护传承的投入。四、各级政府和民间社会组织要加强各类非遗馆建设,让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更好的生态环境和发展空间。努力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生产、生活、生态相遇,...
西部网讯(记者 马晴茹 兰逊鸽)今天(6月14日)上午,陕西省政协召开“延续历史文脉 连接现代生活 深入实施非遗传承发展工程”月度协商会议。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省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修建桥从事非遗保护工作近二十年,他认为,根据实际状况,抢救性保护仍是陕西省非遗保护工作的当务之急。
6月11日至18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在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举办第三届北京非遗购物节,主题为“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口号为“享传统文化购非遗好物”。活动由北京文化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以京东、抖音、北京时间互联网平台为主阵地,以深挖北京非遗连接现代生活为核心,...
中新网浏阳6月10日电 (唐小晴 王广 欧阳稳江 王艳明)10日,“匠心守艺 非遗焕新”2022年湖南浏阳市非遗宣传月在该市金刚镇启动。现场,“湘剧传薪人”“湘剧小戏骨”“非遗焕新人”及第三批浏阳市示范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乡镇(街道)、传习所、传承学校获表彰。当日,活动现场的非遗展陈区、湘剧体验区和...
这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精选了180多项在“非遗”生产性保护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类项目。相比一些“化石”状态的非遗项目,它们都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更适宜进行生产性保护。 结合当代生活方式进行创意创新是传统手工艺生产性保护的一个重要方向和重要方式,这一主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