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始系统里,修行的速度,智慧开启的程度,对法的理解也是与禅定的成就密切相关的。所以,在原始系统里,非想非非想处定的成就,也代表了普通人禅定最高的成就。如果你具备了正见,那非想非非想处定的成就,也代表着距开悟一步之遥了。理解、实践非想非非想处定没有那么难,对于很多有天分的人甚至只是一转念...
非想非非想处地 非想非非想处地,有想与无想俱离,而不偏于有无,达平等安静之境地。无色界第四天(即有顶天)属此。 又于四禅天中之未至定、中间定、四根本定,以及四无色定中之下三无色定(即除非想非非想处定以外者)
意思为:非想非非想天的禅定。
非想非非想处定,它是一种没有任何烦恼和痛苦的境界。在这种境界当中,你就不会有任何烦恼的产生,不...
非想非非想处定建立 摘自:法相辞典 - 朱芾煌 p0720更多:https://www.bmcx.com/ 显扬二卷八页云:又如经说:超过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有想非无想,非想非非想处具足住。超过一切无所有处者:谓超过近分及与根本。非有想者:谓超过无所有想。非无想者:谓于无所有处上境界推求之时,唯得缘无所有极细心及心法...
这时候我们的心识非有,也是非无,完全的寂静,心识在三界当中是最安稳的,因为这个中间是有定有慧。所以三界当中最殊胜、最尊贵的定就是非有想非无想处定。这时候还没有解脱,所以如果能够再进一步地灭受想(想心所、受心所灭之后)就可以证小乘的阿罗汉果。
非想非非想处定:又名非有想非无想定,谓超无所有处,更思惟“非想非非想之相”而安住之,此“非想非非想定”无明胜之想,故异于灭尽定,又非无想,故不同于无想定;个人观点,就是在有想和不想之间做选择,选择有想,就是专注投入的想一些事情,选择无想,就是跳出当前所想的事情,可以不想也可以想其他的事...
“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和“非想非非想处”是佛教中的四种无色生命,分别对应于修行的不同阶段。1. 空无边处:指的是在修行初期,通过冥想等方法,使内心专注于无限的虚空,从而逐渐放下执着和欲望,达到内心的平静和空灵。2. 识无边处:指的是在修行的中期,通过冥想等方法...
四禅八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小心进入断灭,灭了自己的佛种! 在《圆觉经》里,普贤菩萨向佛陀提了三个问题,上一篇佛陀用“以幻修幻”来回答了第一个问题,现在来聊聊佛陀回答的第二个问题,佛陀说: 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