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序中“终归闲正”、“抑流宕之邪心”,“有助于讽谏”云云,即体现于此六句中。这些说法固然反映了诗人囿于礼教的一面,不过也应看到,诗人之意只是欲求心灵的平静而已,并非对男女爱情大加否定。我们无从考证陶渊明的恋爱史,但《闲情赋》将一颗纯真的心被爱情灼烧的微妙境况写得如此细腻真切,使我们不能不相...
陶渊明这篇赋作的写作时间,一说是他年轻时的作品,一说大约完成于作者任职或归隐期间。据袁行霈考证《闲情赋》是陶渊明十九岁时所作。 还有一种说法:陶渊明辞州主薄不受后,在家闲居了六七年。闲居的第二年,即太元十九年(394年), 陶渊明三十岁时,他的妻子去世,续娶翟氏。翟氏是一个贤良女子,据《南史》本传说:...
赋文重点在于描写女子的仪态,而并不描写女子的容貌。这是很关键的一点,因为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暗恋宋玉的“东家之子”,“惑阳城,迷下蔡”的美貌是其着力的重点。《闲情赋》开篇突出女子的仪态(神仪),可见陶渊明的心目中,藐姑射之山的仙人比洛水的神女要更具有追求的价值。紧接着,赋文开始描写“主...
一、关于《闲情赋》的主旨,历来是争议的焦点。归结起来,主要有二派。 一派认为此文并无寄托,纯为爱情描写,故可名之为“爱情说”。一派认为有寄托,继承了楚骚“香草美人”的传统,故可名之为“比兴说”。 “爱情说”一派可追溯到梁昭明太子萧统。他在《陶渊明集序》中批评《闲情赋》说:“余爱嗜其文,不能释...
《闲情赋》创作背景: 这篇赋作的写作时间,一说是陶渊明年轻时的作品,一说大约完成于作者任职或归隐期间。据袁行霈考证《闲情赋》是陶渊明十九岁时所作,而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年谱》认为作于晋太元十六年(391年)陶渊明二十七岁时。 还有一种说法:陶渊明辞州主薄不受后,在家闲居了六七年。闲居的第二年,即晋太元...
陶渊明27岁的时候,曾写了一篇《闲情赋》,却异常生动地表现出了诗人以炽热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赞美女性、热爱美丽、青春激荡、大胆追求爱情的另一面,也是非常活泼可爱的一面。 其实陶渊明在写这个《闲情赋》之前,他是为自己先站住一个道德的角度,一个伦理道德的角度。他说我为什么写《闲情赋》呢?他说“初,”就是...
闲情赋陶渊明 篇1 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留在后世人心目中最为深刻的印象,就是所谓的远离社会、回避现实、庄重肃穆之类。所以,诗人凸现出的那种高傲超脱、不懂人情和老气横秋的脸谱与形象,就成为千余年来人们习以为常、难以消除的印记。大约在晋太元十六年(公元391年)陶渊明27岁的时候,曾写了一篇《闲情赋》...
《闲情赋》当作于《归去来兮辞》之后,钱钟书《管锥编》第四册:“‘闲情’之‘闲’即‘防闲’之‘闲’,显是《易》‘闲邪存诚’之‘闲’,绝非《大学》‘闲居为不善’之‘闲’。”袁行霈《陶渊明的闲情赋与辞赋中的爱情闲情主题》:“《说文》:‘闲,阑也。从门中有木。’注:‘此以木歫门也。’引申为‘...
那么陶渊明《闲情赋》全文赏析是怎样的?以下仅供参考! 【原文】 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以传闻。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寨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纤指之余好,攘皓袖之缤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