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希圣在吴淞口怆然离去。他在后来的日记中写道:“苏儒、琴薰决心不离沪,可哀也...尽管女儿有不愿离开的原因种种,无奈的父亲只得托人送去金条一根,并附上一封信,愿夫妻二人永远互助互爱,共度困难,携手一生,幸福安康...陶琴薰是陶希圣的次女,毕业于西南大学,重庆中央大学外文系,丈夫沈苏儒是著名民主人士...
如果说前期的万冰如是一个默默无闻,在背后支持丈夫的家庭妇女,那么在“高陶事件”中,她就是整个事件的主心骨,没有她,陶希圣就无法曝光汪精卫虚伪的真面目。北伐开始后,陶希圣受聘成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政治教官,在那里,他结识了汪精卫,并深得其赏识。汪精卫 就在陶希圣以为跟着汪精卫是最正确的选择时,他发现...
作家介绍 陶希圣,名汇曾,字希圣,以字行,笔名方峻峰。湖北黄冈人。曾任汪伪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兼中央宣传部部长。后与高宗武逃赴香港,披露汪日...展开个人作品 潮流与点滴 8.0 辨士与游侠-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6.8 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 8.1 中国政治思想史 8.9 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外一种:婚姻与家族) 7.2...
紧接着,便出现了文章开头,陶希圣跟妻子万冰如谈话,万冰如说敢签字,就打死他的事情,也是因为妻子的话,陶希圣才会“生病”,躲过签字。话说,陶希圣在民国,也是个人物,他为什么会这么听老婆的话呢?那是因为万冰如和几个孩子,已经做好替陶希圣去死,以让他保全名节的准备了!万冰如和陶希圣,是包办婚姻,她出身...
在中国现代史上,陶希圣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早先,潜心研究中国社会史,对中国社会性质的挖掘和分析的独到见解,引起了中国学界的好奇,继而引发了一场“中国社会史大论战”。期间,一部《中国社会现象拾零》和四卷《中国政治思想史》,开创了“陶希圣时代”;后来,挟笔从政...
1940年元旦前夕的深夜,担任汪伪政权宣传部要职的陶希圣神情沮丧地返回住所。其夫人万冰如察觉到丈夫异常的精神状态,立即关切地询问事情原委。陶希圣神情黯然地告知她,历经四十五天的艰难磋商,汪精卫最终选择背叛国家以谋取私利,甚至强迫他在丧权辱国的协议上署名。日方提出的条件包括要求其公开认可伪满洲国的合法地位,...
1940年3月30日,汪逆精卫组织的伪“国民政府”在南京宣布所谓“还都”大典之前,原定担任傀儡政府宣传部部长的陶希圣却由香港潜返重庆,向国民党反动头子蒋介石表示“忏悔”。陶希圣的突然出走,与其说是陶有所悔悟,不如说是由于林柏生(广东信安人,改组派骨干)霸住伪宣传部不让他进去的结果。前台的戏还没有...
陶希圣心情沉重地对她说,经过一个半月漫长的谈判,汪精卫为了个人利益,打算背叛国家,甚至还强迫他在那份损害国家的条约上签字!他得认可伪满洲国是合法的,还得承认日本对内蒙、华北、长江下游以及华南那些海岛的控制权。而且,汪精卫还答应和日本人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进行“联手”。这...
坐在饭桌上的陶希圣,是汪精卫政权里的要臣——宣传部长。他手里的“卖国条约”,冷冰冰地躺在办公桌上,等着他签字。但这一签,就等于把中华大地大片的土地和尊严,拱手让人。签?成了民族罪人。拒?家国、家庭、乃至性命,都可能不保。家里,乡下出身的妻子万冰如听完详情,二话不说地亮出“底线”:签了这个...
虽然在一开始,陶希圣误入歧途,追随汪伪。但到后来,他迷途知返,让众人也看清对汪伪政府的虚伪面孔,也算得上是一种将功折罪。书生出生的陶希圣,即使是晚年回想起此事。也认为是一种遗憾。满怀沧桑地道:书生论政,论政仍是书生。鸿儒硕学,为人师表 从陶希圣的前半生来看,他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书生。他从北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