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译〕挖尽了门前泥土用来做瓦,可是自己屋顶上却没有一片瓦,那些人寸指不沾泥土,却居住着瓦片如鱼鳞的高楼大厦。〔赏析〕揭露封建社会不劳而获、反映劳动者疾苦的诗篇,古代有很多,但从唐人孟郊的《织妇词》到宋人张俞《蚕妇诗》,多着眼于衣着。郑谷的《偶书》,于濆
“屋上无片瓦”相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尽在其中.后二句以居者“十指不沾泥”与“鳞鳞居大厦”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可想而知.前二句以对比道出,后二句亦以对比道出,前二句与后二句更以对比鲜明令人惊叹.《陶者》一诗正以这种环环相扣的对比,道出了人世间的不公平,表达...
重点词语:陶者:烧制陶器的人。这里指烧瓦工人。陶:同“掏”,指挖土烧瓦。无片瓦:没有一片瓦。沾:同“沾”。鳞鳞:形容屋瓦如鱼鳞般整齐排列。大厦:高大的屋子。翻译:烧瓦工人成天挖呀挖,门前的土都挖光了,可自家的屋上却没有一片瓦。那些富贵人家,十指连泥也不碰一下,却住在铺满瓦片的高楼大厦。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出自:《陶者》宋代:梅尧臣。 《陶者》是北宋诗人梅尧臣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运用质朴的语言讽刺时事,控诉与指斥社会中不平等现象,只用事实对照,不加评论,发人深省。 诗歌属于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作品。首二句以陶者“陶尽门前...
《陶者·陶尽门前土》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前言】 《陶者》是北宋诗人梅尧臣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运用质朴的语言讽刺时事,控诉与指斥社会中不平等现象,只用事实对照,不加评论,发人深
诗人将“陶尽门前土”与“屋上无片瓦”进行对比,道出了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的事实,从而揭示出统治阶级压榨人民的残酷现实。“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这两句是说,那些富贵人家,十指连泥也不碰一下,却住在铺满瓦片的高楼大厦里。这是写“贵族之不劳而获”。“十指不沾泥”与“鳞鳞居大厦”进行对比,...
陶②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③居大厦④。蚕妇[宋]张俞昨日入城市⑤,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⑥,不是养蚕人。【注释】①陶者:烧制陶器的人。这里指烧瓦工人。②陶:同“掏”,指挖土烧瓦。③鳞鳞:形容屋瓦如鱼鳞般整齐排列。④大厦:高大的房屋。⑤市:做买卖或买卖货物地方。这里是指卖出蚕丝。
第二句诗人笔锋一转,写陶者居住的房屋却是“屋上无片瓦”。“片瓦”已极言其少,何况连“片瓦”也无,可见生活之困苦。这门前土尽与屋无片瓦构成强烈的对比。“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写不劳而获者的生活。作者没有泛写他们的饮用服饰、车马仆从,而是强调他们指不沾泥,居住的却是高屋大厦,上面的瓦片排列...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纠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烧瓦工人挖光门前的土来烧瓦,但自家房屋上却没有一片瓦。 那些富贵人家,十指连泥也不碰一下,却住在铺满瓦片的高楼大厦。 注释 陶者:烧制陶器的人。这里指烧瓦工人。 陶:同“掏”,指挖土烧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