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惜谷》出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讲述陶侃因痛恨糟蹋粮食而鞭打毁稻者的故事,旨在倡导珍惜粮食、尊重农耕。下文从原文、翻译、注释、寓意四方面展开分析。 一、文言文原文 原文为:“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
作者对陶侃态度是赞扬,文章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农本思想。 译文: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
【分析】译文:陶侃曾经外出巡视,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你要)用这来做什么呢?”那人说:“走在路上看见的,随便取一些罢了。”陶侃改变脸色大怒说:“你不耕田,却去破坏人家的稻谷!”(陶侃就)捉拿那人然后鞭打他。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1)题详解: 考查学生对...
陶侃惜谷【作者】司马光 【朝代】北宋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⑺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标签:初中文言文寓理故事 译文 注释 陶侃曾经外出游玩,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还成熟的稻穗,陶侃问:你...
陶侃惜谷宋代:司马光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寓理,故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陶侃曾经外出游玩,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没熟的稻穗,陶侃问:“你为什么用这个呢?”那人说:“...
陶侃惜谷文言文及翻译及注音 陶侃(339年-397年),字珪,河南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东晋时期的名将和政治家。他以勇猛的战斗和深厚的文化修养而闻名于世。在他的文学创作中,有一篇名为《惜谷文》的作品。本文将探讨该文的内容,并附上现代汉语翻译和注音。陶侃的《惜谷文》原文如下:谷尚可谓人命之本矣,...
参考译文: 陶侃曾经外出游玩,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还未成熟的稻穗,陶侃问:“你为什么用这个呢?”那人说:“我走在路上看见的,随便取来玩玩罢了。”陶侃非常生气地说:“你既然不种田,竟还糟蹋别人种的稻谷!”于是把那人抓住用鞭子抽打。因此老百姓都勤恳地耕地,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反馈...
翻译:陶侃曾经出外巡视,看见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把尚未成熟的稻穗。陶侃问(他):“(你)要用这稻穗赶什么?”这个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了(稻穗),随便抽取它(一把)罢了。”陶侃(听了)大怒道:“你已经不种田,还闹着玩损坏别人(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稻穗!”(便叫人)把他抓起来,用鞭子(狠狠地)抽打他。因此...
《陶侃惜谷》 两汉·司马光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陶侃曾经外出游玩,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没熟的稻穗,陶侃问:“你为什么用这个呢?”那人说:“我走...
陶侃惜谷原文及翻译 陶侃惜谷原文及翻译 陶侃,字元礼,南北朝时期东晋官员,历任衡阳太守、汝南太守、奉军将军等职,为人清廉正直,治绩善良。他的一篇《惜谷》被誉为经典,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智慧。陶侃的《惜谷》原文如下:自古资优之人,恒有惜谷之心,以致成名。昔司马昭乐生,每居北平,特设一冷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