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传习录》已“泄露”天机:人这一辈子在修炼啥?《传习录》这部伟大的哲学之作,犹如夜空中的明灯,照亮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其中,阳明先生的一句名言道出了天机之所在:“除了人情事变则无事矣,喜怒哀乐非人情乎?自视听言动,以至富贵贫贱、患难死生,皆事变也,事变亦只在人情里。”他以深邃的洞察力,指出...
阳明先生说:“除了人情事变,则无事矣。喜怒哀乐,非人情乎?自视、听、言、动以至富贵、贫贱、患难、死生,皆事变也。事变亦只在人情里”。先生是说:我们经历的所有的事情都只是感觉,体验和人情变化而已,我们看起来是和这些名利,得失在打交道,其实我们这一辈子处理的只是我们自己的感觉、念头、情感和情绪。...
澄尝问象山①在人情事变上做功夫之说。 先生曰:“除了人情事变则无事矣。喜怒哀乐非人情乎?自视听言动,以至富贵贫贱患难死生,皆事变也。事变亦只在人情里,其要只在‘致中和②’,‘致中和’只在‘谨独’③。” 【注释】 ①象山:陆九渊(1139~1193),字子静,自号存斋,江西抚州人。曾讲学于象山,学者称象山先生。
原文言:澄尝问象山在人情事变上做功夫之说。先生曰:“除了人情事变则无事矣。喜怒哀乐非人情乎?自视听言动,以至富贵贫贱患难死生,皆事变也。事变亦只在人情里,其要只在‘致中和’,‘致中和’只在‘谨独'。“谨独”即“慎独”,译文指一个人独处也要严格要求自己,言行思想要符合道德规范。独处时最能考验...
王阳明说:“除了人情事变,则无事矣。喜怒哀乐非人情乎?自视听言动以致富贵、贫贱、患难、死生,皆事变也。事变亦只是在人情里,其要只在致中和,致中和只在谨独。”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除了人情事变,就没有别的事了。人生之“喜怒哀乐”不就是人情吗?喜怒哀乐为什么而发?从视听言动,到富贵、贫贱、死生,不都是事变...
·澄尝问象山在人情事变上做工夫之说。 ·先生曰:“除了人情事变,则无事矣。喜怒哀乐,非人情乎?自视、听、言、动以至富贵、贫贱、患难、死生,皆事变也。事变亦只在人情里,其要只在‘致中和’,‘致中和’只在‘谨独’。” ·[译文] ·陆澄曾经就陆九渊关于在人情事变上下功夫的现点请教于先生。 ·先生说:“...
王阳明还将情放在一个很重视的位置,认为情感是人最基本的存在方式,他说:“除了人情事变,则无事矣。喜怒哀乐非人情乎?自视听言动以至富贵贫贱患难死生皆事变也,事变亦只在人情里。”[1] 185“人情事变”亦即人的情感活动,人生中的事变层出不穷,但它只在人情里,都在情感中发生。事变之所以对人有价值和意义,是...
王阳明《传习录》“澄尝问象山在人情事变上做工夫之说。先生曰:除了人情事变,则无事矣。喜怒哀乐非人情乎?自视听言动以至富贵贫贱患难死生,皆事变也。事变亦只在人情里。其要只在致中和。致中和只在谨独”。 我们经历的所有事情,都只是感觉、体验和人情变化而已;我们一直在处理的、打交道的只是我们的感觉、念头、...
王阳明有一句话是泄露天机的:除了人情世变则无事矣,喜怒哀乐非人情乎,自恃听言动,以致富贵贫贱患难生死,皆是变也。 事变一直在人情里,我们经历的所有事情,都只是感觉和体验人情的变化而已。这看起来像是跟名利和得失打交道,但其实我们一辈子都是在处理自己的感觉和情绪。
王阳明:除了人情事变,则无事矣。喜怒哀乐,非人情乎?自视、听、言、动以至富贵、贫贱、患难、 死生,皆事变也。 事变亦只在人情里。 我们经历的所有的事情都只是感觉,体验和人情变化而已,我们看起来是和这些名利,得失在打交道,其实我们这一辈子处理的只是我们自己的感觉、念头、情感和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