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蕃榻 [ chén fān tà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chén fān tà ] 后汉陈蕃为太守﹐在郡不接宾客﹐唯徐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见《后汉书.徐稺传》。后因以'陈蕃榻'为礼贤下士之典。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
后来,“下陈蕃榻”常被用来比喻对贤士的礼遇或热情款待有才能的人。 将这两个典故结合起来,“含饴弄孙下陈蕃榻”可以理解为:像老年人一样含着饴糖逗弄孙儿,享受天伦之乐,同时像陈蕃一样热情款待贤士或有才能的人。这体现了人们对和谐家庭生活和尊重人才的双重向往。 希望这个解释能让你更清楚地理解这句话的含...
陈蕃榻 chén fān tà 词语chén fān tà 注音ㄔㄣˊㄈㄢㄊㄚˋ 引证解释 后汉 陈蕃 为太守,在郡不接宾客,唯 徐稺 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见《后汉书·徐稺传》。后因以“陈蕃榻”为礼贤下士之典。 唐 张九龄 《候使登石头驿楼作》诗:“自守 陈蕃 榻,尝登 王粲 楼。”唐 李白 《寄崔侍御》诗...
在这些诗句中,“陈蕃榻”成为了象征着礼贤下士的一种文化符号。它不仅仅是一张榻,更是古代士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敬重的象征。从陈蕃为徐禀特设榻,到后来的许多诗文中提及“陈蕃榻”,都表达了对贤士的尊敬和礼遇。这种文化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虽然时代在变迁,但“陈蕃榻”的故事依然在文学作品中被...
“月照陈蕃榻”出自宋代丘葵的《寄陈儒正》。“月照陈蕃榻”全诗 《寄陈儒正》宋代 丘葵 论心才暑夕,别后已凉秋。月照陈蕃榻,风生王粲楼。哀音虫外笛,远棹雁边舟。欲写相思意,题诗寄水流。《寄陈儒正》丘葵 翻译、赏析和诗意 《寄陈儒正》是宋代丘葵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这里的“下陈蕃榻”,意思是陈蕃专为徐稺(字孺子)设榻留宿,表示对贤才的器重和优待。后来,“下陈蕃榻”常被用来比喻对贤士的礼遇或热情款待有才能的人。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这个典故的背景、人物以及它在文化中的影响,建议查阅相关历史文献或咨询历史学家。
“心中常设陈蕃榻”这句话,是一种比喻性的表达,其含义是对贤才或尊贵客人始终保持尊敬和欢迎的态度,随时准备礼遇他们。这里,“陈蕃榻”是一个典故,源自东汉时期的一个故事。 东汉桓帝时,豫章太守陈蕃为人正直,对有才能的人非常重视。当时南昌有位儒士叫徐稚,字孺子,他品德高尚,学问深厚,但安于清贫,多次被官府举荐...
“陈蕃榻”这一典故在唐宋时期被广泛运用,诗人通过这一典故表达对贤士的敬重,以及自己愿意接纳贤士的心愿。这种礼贤下士的精神,不仅体现在对贤士的尊重,更在于为国家选拔人才,推动社会进步。从“陈蕃榻”这一典故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代士人之间高尚的友情和相互尊重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在古代士人中得以...
“愧比陈蕃榻”出自宋代赵蕃的《怀明叔三首》。“愧比陈蕃榻”全诗《怀明叔三首》宋代 赵蕃结交不在早,倾盖有余欢。愧比陈蕃榻,犹吾陋巷箪。新来几日别,无计百忧宽。世俗轻交态,相期在岁寒。作者简介(赵蕃)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
历史典故> 陈蕃榻 《后汉书.徐稚传》载:徐稚字孺子,乃南昌高士,为太守陈蕃所礼重。陈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稚离去就把榻悬挂起来。又《陈蕃传》载:陈蕃再迁为乐安太守,又特为郡人高洁之士周璆置一榻,去则悬之。后因以“陈蕃榻”为礼待贤士嘉宾的典故。唐李白《寄崔侍御》诗:“高人屡解陈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