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中的恪读作què。陈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字鹤寿,江西修水人。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陈寅恪之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
历史学家陈寅恪曾对人说过,他幼年时去见老前辈夏曾估,老人对他说“你能读外国书,很好我只能读中国书,都读完了,没得读了。”中国古书浩如烟海,怎么读得完他当时觉得很惊讶,老了才觉得那话有一定道理。文化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结构、有系统的。只就书籍而言,总有些书是绝大部分的书的基...
——陈寅恪⑵走进敦煌研究院大门,一块条石上镌刻着的大字格外醒目,也格外锥心。⑶如果不是因为一次意外的发现,也许莫高窟现在还静静地沉睡在沙漠的怀中;或者,她在合适的时间被合适的人发现,也许能够受到更好的保护。⑷可惜,历史不能假设。⑸1900年6月22日,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圆箓在清理积沙时,...
这就是一个普遍的社会心理,即大部分人虽然不爱读书,但还是有通过掌握一个冷门知识获得心理优越感的需求。当这种人取得共振,就会获得舆论优势,因为一般正常人相对而言就原子化了,只能被裹挟。其他的例子除了嫡庶神教,还有陈寅恪的恪该怎么读,女人能不能被称呼为先生…… 但凡喜欢纠缠这个的,基本上都是这种。
②陈寅恪先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童年饱学者。陈家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不但开设家塾,而且还办学堂。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鲁迅,亦受惠于传统的读书教育,孩童之年在学识上也已有了很好的积累。鲁迅七岁入私塾读书,《百家姓》《神童诗》等书即此时期读的。③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
①结构:由开篇“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到结尾“敦煌学已经回家了”,首尾呼应,使结构更加完整。②内容:由陈寅恪的评论,引出下文敦煌文物被掠夺、被肢解的“伤心史”,并以此引出一代代敦煌人,为抢救、守护、研究、发扬敦煌文化所做出的种种努力。③情感:读了陈先生的这句话,让人心底凄然,...
5.①结构:开篇“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到结尾“敦煌学已经回家了”,首尾呼应,使结构更加完整。②内容:由陈寅恪的评论,引出下文敦煌文物被掠夺、被肢解的“伤心史”,并以此引出一代代敦煌人,为抢救、守护、研究、发扬敦煌文化所做出的种种努力。③情感:读了陈先生的这句话,让人心底凄然...